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18:11
【摘要】:2008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结束了其政策性银行的历史,自此转型为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之前,作为我国最大的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骄人业绩受益于“国家信用”,通常以较低的成本满足资金要求。商业化改革之后它将逐渐失去“国家信用”这一生命支柱,被迫寻找资金来源,提高融资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面对着竞争激烈的商业性金融市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充分发挥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之后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运用银行业竞争力动态评价体系对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和其他四大商业银行相比,国家开发银行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并不强,主要是因为其资产规模较小,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资产结构状况方面不如其他商业银行。但是,国家开发银行在风险控制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人力资源和服务国家战略等四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结合国家开发银行长期专业从事开发性金融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完成商业化转型的事实依据以及有效市场理论、风险偏好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理论依据,提出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体为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形式为蓝海战略、生成基础为组织学习能力的假设。从利润来源、投资领域、职能定位三方面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证明。 风险管控能力是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在成因、特征、风险管控的对象和内容等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开发性金融和传统性金融的动态互补关系、投资领域的差异性、开发性金融筹资和投资业务的单一性等特点决定了国家开发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具有投资期限长、额度高、行业集中、信用风险主体可变等特征。通过对国家开发银行金融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贷款客户集中度越高,期限越长,金融风险越高;债券期限越长,风险越高;风险偏好、风险管控能力和金融风险显著负相关,说明国家开发银行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对金融风险发挥了显著的控制效应。开发性金融“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运行机理决定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风险管控覆盖了金融市场建立的全过程,风险管控内容包括企业信用风险和政府信用风险。与其他商业银行的静态信用评级风险管控模式不同,国家开发银行的风险管控模式更具有动态性,它是一种通过组织增信原理完善信用结构、建设信用体系的过程。 蓝海战略是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形式。商业化转型之后,国家开发银行面临着两条发展路径,一是专业性商业银行,一是全能性商业银行。运用SWOT工具,分析了国家开发银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得出它应该转型为专业性商业银行,专门从事开发性金融业务,走开发蓝海市场的战略路径,避开在红海市场上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激烈竞争。每个蓝海市场的寿命都是短暂的,都必将红海化,它的超额利润也是短期的。为了能够获得长期的超额利润,国家开发银行通过规划先行、组织增信,不断地寻找和开拓新的蓝海市场,将资金从旧的蓝海市场抽出循环地注入新的蓝海市场,持续获取蓝海市场的高额利润,从而将短期的蓝海战略演变为长期的蓝海战略,将短期的高额利润转变为长期的高额利润。 专业化的组织学习能力是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生成基础。根据组织学习能力的7个要素,设计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组织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对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四大银行的组织学习能力进行了评价,结论显示,国家开发银行的综合组织学习能力最强,除了知识共享能力外,其他6个一级指标得分都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使用第三章竞争力动态评价体系中风险控制能力的6个评价指标,对组织学习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之间各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专业化组织学习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国家开发银行应该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保持风险管理工作的独立性,正确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发展节奏与选择好发展领域,尽快建立经济资本配置管理框架和风险偏好管理体系、全面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应该完善规划工作运行机制、加大外部规划合作和加强规划培训,以优化长期蓝海战略工具;应该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创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和加强团队学习文化建设,以提高专业化组织学习能力,即从主体、实现形式和生成基础三个层次全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3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2 汤湘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9期
3 陈燕;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4 袁建良;;地区信用风险与评级方法[J];系统工程;2006年08期
5 唐奇展;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学人;;地区开发与我国开发银行战略转型[J];开发研究;2006年06期
7 陈国权,郑红平;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8 胡列曲;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2期
9 邓修权,吴e,
本文编号:2657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65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