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05:28
【摘要】:《巴塞尔协议III》意识到资本管理缺乏宏观审慎的视角,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在经济繁荣期针对系统性风险计提一定比例的资本要求。通过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和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缓解银行业顺周期性的原理进行分析,可知两者的结合使用能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一方面自动调节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与相机抉择的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相结合,能有效防范突发性宏观冲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并为调整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释放速度及比例大小提供定量依据。另一方面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主要针对信贷过快增长引发的顺周期性进行缓解,而对因违约概率变化引发的顺周期性缺乏直接考虑,故有必要引入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资本充足评估过程缓解这一效应。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资本充足性评估框架,用于确定缓冲资本比例缓解因违约概率变化引发的信贷顺周期性,并确保银行业资本的承压能力。资本充足评估的流程为反向形式,通过考察银行业资本吸收宏观冲击引发的信贷损失后所能支持的不同信贷投放数量,推算出银行体系应该具有的缓冲资本比例。不同于《巴塞尔协议III》采用信贷与GDP比值与其长期趋势的差值作为缓冲资本计提标准,该缓冲资本比例是在假定未来宏观经济压力情景下根据信贷损失的程度,违约概率变化的情况以及可接受的信贷投放能力综合确定的。监管当局使用该评估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潜在风险的变化,相机抉择的开展定量情景分析,明确银行业资本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和冲击下信贷变化程度,从而前瞻性进行风险的早期纠正。资本评估框架的第一个部分,是宏观冲击下银行信贷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该部分研究了两类压力测试方法,以此为基础可计算冲击下的经济资本:(1)改进的统计类压力测试方法。本文通过改变CPV模型残差相关性假设,赋予新的经济学含义,使风险传导模型和情景生成模型能独立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传导模型,解决了传导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能纳入更多的宏观经济因子,获得冲击下更为准确的损失分布。(2)单因子模型拓展的宏观压力测试方法。当违约率数据难以获取或时间序列过短时,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将失效;其次即使数据充足,筛选变量和变更统计方法将耗费较多工作量,使开展宏观压力测试分析受限,若考虑多行业情况则更复杂。本文在单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行业差异的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该宏观压力测试方法引入了全新的风险传导模型无需再依赖统计回归;在构建新方法的同时,本文将历史行业违约率数据的方差及顺周期性,通过解析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量化进入了行业违约模型,使其能合理的刻画违约率的变化规律,确保了宏观冲击下各行业经济资本计量的准确性。银行业资本在吸收宏观冲击损失后将面临贷款风险的变化,而风险的变化将影响单位资本所能支持信贷的数量,这个过程动态模拟了银行业信贷顺周期性,是资本评估框架的第二个部分。直接求解企业违约概率随经济周期变化的规律存在较高难度,因此本文间接通过宏观经济的转移概率获取企业的违约概率。经济周期中不同阶段的行业违约概率,由两个离散的部分—繁荣期及衰退期行业违约率加权得出。将宏观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离散状态,通过计算历史行业违约率在两个离散宏观经济状态下对应的数值,再结合宏观经济状态的转移概率,获取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行业违约概率。文章最后利用穆迪公司1970年-2012年分行业企业违约率数据及世界银行全球GDP增长率,进行了资本充足评估实证研究。在保持相同的宏观压力情景及宏观冲击后信贷增速的情况下,顺周期性越强的行业往往缓冲资本资本比例要求越高。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增速相对前期放缓的新常态,利率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应谨慎评估银行业资本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降低银行业顺周期性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图文】:
宏观审慎下资本充足评估的第一个目标是,确保银行业能有效防范突发济冲击,资本可覆盖宏观冲击下的信贷损失。宏观经济的意外大幅冲击行业资本过度消耗,是金融危机外部诱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目标是从身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出发,保障自身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强调了经济周期波动造成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济周期波动的拐点是难以进行准确预测的。图 4.1 中的企业违约率与 G关系能说明上述问题,2007 年以前全球宏观经济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之前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总体上仍属于经济繁荣期。2007 年受美国次贷响,出现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及部分金融机构的破产,但是全球经济仍保的发展,而在之前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大众对经济增长持过分乐观银行发布《2008 年全球经济预测》,认为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动2008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 3.9%降至 3.3%,而实际上当年美国次贷危染全球主要经济体,全球经济从 2007 年大幅降至 1%左右。显然即使在端倪时,作为权威机构仍然难以准确预测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
使银行体系的资本能充分吸收经济下行时的信贷损失。宏观审慎下资本充足评估的第二个目标是,银行业资本吸收损失后,通冲资本降低信贷投放数量的波动性,减弱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对宏观经反馈作用。尽管金融危机理论千差万别,但是主流危机理论都强调了银行业的关键bin,1980;wolfson,1996)即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正向反馈”作用,业放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传统金融危机理论主要是从实体经济与银互动的角度出发,而未考虑现代银行业监管体制对银行业信贷波动行为经济繁荣期时企业违约概率较小,宏观冲击后风险集中爆发,企业财务现较大程度的恶化,结合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宏观冲击后企业必然是上升的,在这个过程中按监管原则计算的最低资本要求也是显著换言之单位资本能够支持的信贷数量在冲击后显著下降,因此宏观审慎充足的评估第二个目标不再着眼于银行体系本身,而需要考虑银行体系济的反馈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3
,
本文编号:2679644
【图文】:
宏观审慎下资本充足评估的第一个目标是,确保银行业能有效防范突发济冲击,资本可覆盖宏观冲击下的信贷损失。宏观经济的意外大幅冲击行业资本过度消耗,是金融危机外部诱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目标是从身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出发,保障自身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强调了经济周期波动造成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济周期波动的拐点是难以进行准确预测的。图 4.1 中的企业违约率与 G关系能说明上述问题,2007 年以前全球宏观经济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之前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总体上仍属于经济繁荣期。2007 年受美国次贷响,出现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及部分金融机构的破产,但是全球经济仍保的发展,而在之前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大众对经济增长持过分乐观银行发布《2008 年全球经济预测》,认为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动2008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 3.9%降至 3.3%,而实际上当年美国次贷危染全球主要经济体,全球经济从 2007 年大幅降至 1%左右。显然即使在端倪时,作为权威机构仍然难以准确预测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
使银行体系的资本能充分吸收经济下行时的信贷损失。宏观审慎下资本充足评估的第二个目标是,银行业资本吸收损失后,通冲资本降低信贷投放数量的波动性,减弱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对宏观经反馈作用。尽管金融危机理论千差万别,但是主流危机理论都强调了银行业的关键bin,1980;wolfson,1996)即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正向反馈”作用,业放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传统金融危机理论主要是从实体经济与银互动的角度出发,而未考虑现代银行业监管体制对银行业信贷波动行为经济繁荣期时企业违约概率较小,宏观冲击后风险集中爆发,企业财务现较大程度的恶化,结合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宏观冲击后企业必然是上升的,在这个过程中按监管原则计算的最低资本要求也是显著换言之单位资本能够支持的信贷数量在冲击后显著下降,因此宏观审慎充足的评估第二个目标不再着眼于银行体系本身,而需要考虑银行体系济的反馈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3
,
本文编号:2679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67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