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14:05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改革开放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跨国投资等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些经济活动是以境内外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流动和外汇储备为基础的。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和国际贸易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境外的人民币需求愈加旺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势在必行。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范围上的扩张和功能上的纵深发展,其货币创造能力也日益强大。由于离岸市场和境内市场之间存在利率、汇率差,一旦市场预期出现变化,人民币资金会发生大规模跨境流动,这将对境内货币供给产生冲击。再者,我国还未完成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机制改革,加上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这些因素也将给我国的货币供给调控政策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考察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货币供给带来的影响。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梳理和述评,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的理论基础进行回顾,总结出离岸市场的信用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发行国货币供给,但它的扩张并不是无限的;为了说明离岸市场对发行国货币供给的影响机理,本文进行了一个四部门的假设,建立离岸市场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同时分别分析了离岸市场对发行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接着论述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及货币供给的大致情况,并对人民币跨境流通路径作了系统的梳理;实证部分选择香港人民币活期与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以及香港与境内市场间利率差为解释变量,境内广义货币供给量2M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通过全文的分析,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为: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扩张机制以及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离岸市场通过影响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从而对我国货币供给量带来冲击;实证分析显示香港人民币活期与储蓄存款、定期存款、香港与境内市场间利率差均对我国货币供给量带来一定影响;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该影响还会进一步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如何应对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与人民币离岸市场所在地区之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建立高效、规范的境内金融体系等。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市场 货币供给 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F8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7
  • 第一节 选题背景8-9
  • 第二节 研究意义9-10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0-14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4-16
  • 一、研究方法14
  • 二、研究框架14-16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16-17
  • 第二章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理论分析17-23
  • 第一节 离岸市场的存款创造17-18
  • 一、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理论17
  • 二、非银行金融中介理论17-18
  • 第二节 离岸市场的货币乘数18-19
  • 一、固定系数乘数模型18
  • 二、一般均衡模型18-19
  • 第三节 发展离岸市场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19-21
  • 第四节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机理21-23
  • 一、对基础货币的影响21-22
  • 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22-23
  • 第三章 人民币离岸市场和我国货币供给描述分析23-37
  • 第一节 人民币离岸市场23-29
  • 一、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历程23-27
  • 二、人民币离岸市场现状27-29
  • 第二节 人民币跨境流通途径29-33
  • 一、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通29-30
  • 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通30-33
  • 第三节 我国货币供给分析33-37
  • 一、200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分析33-35
  • 二、2001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情况分析35-37
  • 第四章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实证分析37-43
  • 第一节 变量选取37
  • 第二节 实证分析37-43
  • 一、单位根检验37-38
  • 二、协整检验38-39
  •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39
  • 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39-40
  • 五、脉冲响应函数40-41
  • 六、方差分解41-43
  •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43-48
  • 第一节 结论43
  • 第二节 对策建议43-48
  • 一、加强与人民币离岸市场所在地之间的监管合作43-44
  • 二、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政策44
  • 三、积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44-46
  • 四、审慎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46
  • 五、建立高效、规范的境内金融体系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徐宏;;从货币供给角度看中国“货币超发”之谜[J];浙江金融;2013年09期

2 郑先炳;;略论货币供给的控制方法[J];广东金融;1985年12期

3 郑先炳;货币供给控制策略论[J];浙江学刊;1986年05期

4 殷晓;;怎样理解货币供给与物价上涨[J];浙江金融;1989年01期

5 陈山;亚太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品物价和货币供给变化[J];亚太研究;1993年01期

6 孙可娜;;关于转换我国货币供给与调控机制的构想[J];学术月刊;1993年09期

7 ;亚太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品物价和货币供给变化[J];亚太研究;1993年01期

8 杨静波,贾秀玲;我国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障碍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9 王丽珠 ,张波;超额货币供给的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7期

10 魏雅丽,杜娟;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建中;;货币供给外生抑或内生——基于生态系统的分析视角[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2 洪用斌;;试论元代货币供给政策[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文渊;货币供给增速动力不足[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系 王丽珠 张波;超额货币供给的成因分析[N];经济参考报;2004年

3 吴显亭;有效贷款需求和适度货币供给[N];金融时报;2003年

4 ;单纯扩大货币供给刺激增长并不万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记者 王涛 刘敏;货币供给足为何市场喊“差钱”[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专栏作家 刘植荣;增加货币供给一定要印钞票吗?[N];新金融观察;2013年

7 记者 董沛;央行:同业业务增长影响货币供给[N];工人日报;2013年

8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部 杨永光;货币供给增速反弹是较强的底部信号[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周明;全球经济继续保持增势[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王智;客观看待货币供给[N];经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正;中国超额货币供给研究(1979-2009):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卢紫s,

本文编号:272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2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