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脱媒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融脱媒是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金融机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民币存款分流现象明显,企业融资渠道也不断拓宽,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金融脱媒可能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畅通,从而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金融脱媒也可能改变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从而使得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来越强,同时金融脱媒所带来的额外信用创造也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把握实际货币供应量,这就可能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货币政策实施的起点,因此研究金融脱媒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对于拓展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领域及中央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归纳梳理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等理论,以为后文的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概述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和金融脱媒趋势。第四章在详细分析金融脱媒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利率政策工具作用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对金融脱媒背景下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假设。第五章建立VAR模型对金融脱媒背景下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脱媒减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尽管金融脱媒背景下利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有所疏通,但这种疏通作用无法抵消金融脱媒对货币乘数和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负面影响,因此金融脱媒背景下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作用效果降低了;金融脱媒强化了利率政策工具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作用效果,其中对产出变动的强化作用更大。第六章根据前文研究结论整理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中介目标调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22.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9-13
- 1.2.1 国外研究述评10
- 1.2.2 国内研究述评10-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5-25
- 2.1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15-19
- 2.1.1 麦克勒姆规则及其扩展15-18
- 2.1.2 泰勒规则及其扩展18-19
- 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9-22
- 2.2.1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20
- 2.2.2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理论20-21
- 2.2.3 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21-22
- 2.3 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理论22-25
-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概况与金融脱媒趋势25-32
- 3.1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概况25-29
- 3.1.1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概况25-28
- 3.1.2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概况28-29
- 3.2 我国金融脱媒趋势29-32
- 第四章 金融脱媒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理论假设32-38
- 4.1 金融脱媒背景下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有效性的理论假设32-35
- 4.1.1 金融脱媒背景下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32-33
- 4.1.2 金融脱媒通过传导机制对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影响分析33-35
- 4.2 金融脱媒背景下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有效性的理论假设35-36
- 4.2.1 金融脱媒背景下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35
- 4.2.2 金融脱媒通过传导机制对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果的影响分析35-36
- 4.3 金融脱媒背景下利率政策工具有效性的理论假设36-38
- 4.3.1 金融脱媒通过企业货币需求变化影响利率有效性的分析36-37
- 4.3.2 金融脱媒通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利率有效性的分析37-38
- 第五章 金融脱媒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证检验38-52
- 5.1 模型构建38
-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38-40
- 5.2.1 指标选取38-39
- 5.2.2 数据来源39-40
- 5.3 金融脱媒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证检验过程40-50
- 5.3.1 金融脱媒背景下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证检验40-45
- 5.3.2 金融脱媒背景下利率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证检验45-50
- 5.4 金融脱媒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证检验结论50-52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2-54
- 6.1 主要结论52
- 6.2 政策建议52-54
- 结束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冬;郭先万;;农发行应对“金融脱媒”之策[J];西南金融;2006年09期
2 吕莹;;“金融脱媒”进行时[J];现代商业银行;2006年10期
3 洪亮;;创新业务解困“金融脱媒”[J];现代商业银行;2006年10期
4 梅国华;;金融脱媒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5 李琳;常静;万竞争;;银行“脱媒”的影响及政策[J];经营管理者;2008年14期
6 侯胜旺;田晋军;;当前信用社应对金融脱媒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9期
7 彭阳;王燕;;我国金融脱媒度量问题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8 彭阳;王燕;;金融脱媒研究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9 丁安华;;金融脱媒:动了谁的奶酪?[J];股市动态分析;2013年Z1期
10 杨阳;;金融脱媒,时也?势也![J];华东科技;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隽文;靠什么走出“金融脱媒”困扰[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记者 周萃;信贷低位增长 金融脱媒趋势增强[N];金融时报;2012年
3 ;金融脱媒持续深化 债基静享“纯”与“美”[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河山;金融脱媒激发财富管理需求[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史晨昱;金融脱媒呼唤重塑“分业理财”格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6 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财经作家 倪金节;中国式金融脱媒警报初鸣[N];上海证券报;2013年
7 财经作家 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倪金节;中国式金融脱媒警报初起[N];中国经营报;2013年
8 汇添富基金 曾刚;金融脱媒对债券投资的影响[N];证券时报;2013年
9 李延宏;整合资源应对金融脱媒[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10 李冬梅;从税收看金融脱媒加速对区域金融业的影响[N];中国税务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玲玲;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孙正蓉;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邓健;金融脱媒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4 夏明明;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周俊杰;金融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6 赵明步;金融脱媒深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谢知韵;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战略审计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8 沈伟杰;金融脱媒对非银行金融业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9 李悦;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和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10 张祯;政府部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索[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脱媒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