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信托公司并购信托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6:10

  本文关键词:信托公司并购信托业务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企业并购的浪潮。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看,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指出的“任何一家美国大公司的发展和成长都伴随着某种方式的、不同程度的兼并;也很难找到一家仅仅依赖自身的内部扩张和发展来实现最终成长的大公司”,并购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战略发展方式之一;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深层次调整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需要逐步进行消化,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之下,并购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活跃时期,企业并购逐渐成为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和促进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重要手段,企业并购过程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而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也能为企业并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从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和信托牌照制度红利的消失,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融资业务风险不断上升,这都对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和投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参与并购业务,开发并购信托产品是信托公司培育和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并购信托业务的相关理论,并购对于行业发展、产业整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融资是并购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目前国内企业并购过程中面对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限制较多、工具较少的困境,而信托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风险隔离和财产管理制度,具有天生的优势,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能够发挥特殊的优势,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将逐渐发挥自身的优势。另外,本文分析了我国并购市场的现状并基于并购理论和中国并购市场的现状,针对信托公司参与并购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中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融资难题,而信托公司也面临着转型的迫切需求,开展并购信托业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同时,信托公司开展并购信托业务具有灵活性、资金优势也获得了监管政策支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另外,本文结合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实际,通过调研信托公司、访谈信托从业人员、分析并购信托典型案例,创新地对并购信托业务进行了分类,可分为融资类、事务管理类和主动管理类三类,这三类业务模式都是伴随中国并购市场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本文对信托公司开展并购信托业务的主要模式和对应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本文针对目前并购信托业务的主要模式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立足信托公司进行业务转型的现实压力和战略需要,研究和分析信托行业未来开拓和发展并购信托业务的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从并购信托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并购信托产品将呈现类基金化趋势,以满足并购项目周期长、规模大、不确定因素多、交易对手复杂的特点。同时,鉴于并购信托业务往往涉及多方监管部门且设计的交易架构也相对灵活和复杂,未来监管的混业化和灵活化也将成为趋势。最后,通过直投公司开展并购信托业务也将成为主流,这为信托公司开展并购信托业务提供了很好的业务载体和监管环境。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并购信托业务发展的一些建议:法律层面需加快立法,完善基本制度;监管层面需加强风险监管;社会宣传层面需加强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信托公司层面需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风控能力,同时积极打造投顾团队,在积极拓展并购信托业务的同时,也能做好风险把控,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并购 信托公司 业务模式 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绪论10-25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 选题背景10-11
  • 2. 研究意义11
  • (二) 主要概念界定11-17
  • 1. 并购的定义和意义11-14
  • 2. 信托的定义和发展14-17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17-22
  • 1. 国外研究评述17-19
  • 2. 国内研究评述19-22
  • (四) 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22-23
  • (五) 论文重点、难点和创新点23-25
  • 二、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25-29
  • (一) 并购市场持续活跃25-26
  • (二) 监管和支持政策持续完善26-27
  • (三) 并购类信托产品发行火爆27-29
  • 三、信托公司开展并购业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29-33
  • (一) 必要性分析29-30
  • 1. 企业并购面临融资问题29
  • 2. 信托公司转型发展需要29-30
  • (二) 可行性分析30-33
  • 1. 信托自身优势30-31
  • 2. 监管政策支持31
  • 3. 资金基础31-33
  • 四、信托公司并购业务模式分析33-44
  • (一) 融资类并购信托产品33-37
  • 1. 主要业务模式34
  • 2. 典型案例分析34-36
  • 3. 优势和弊端36-37
  • (二) 事务类并购信托计划37-40
  • 1. 主要业务模式38-39
  • 2. 典型案例39-40
  • 3. 优势和弊端40
  • (三) 主动管理类并购信托产品40-44
  • 1. 典型案例41-43
  • 2. 机遇和挑战43-44
  • 五、并购信托业务的发展趋势和建议44-48
  • (一) 并购信托业务发展趋势44-45
  • 1. 业务模式类基金化44
  • 2. 监管混业化和灵活化44
  • 3. 直投子公司介入并购信托业务成主流44-45
  • (二) 并购信托业务发展建议45-48
  • 1. 加快立法、完善基础制度45
  • 2. 加强社会宣传、树立良好形象45-46
  • 3. 不断完善监管制度46
  • 4. 不断提升信托公司专业水平46-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舒;;对转型中信托业务发展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0年09期

2 陈晨;;资金信托业务涉税初步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3 周浩文;;银行开办信托业务小议[J];中国金融;1980年08期

4 ;我们是怎样开展国际信托业务的[J];中国金融;1980年09期

5 周祥生;;日本银行的信托业务[J];上海金融研究;1981年01期

6 吴孔玉;;对开展资金信托业务的一些看法[J];广东金融研究;1982年09期

7 ;对两年来信托业务的回顾和今后设想[J];中国金融;1982年24期

8 郑湛霖;;办好金融信托业务 搞活社会资金融通[J];广东金融研究;1984年10期

9 韩家迪;;谈发展信托业务的必要性[J];金融研究;1982年09期

10 廖秉和;邢承益;;谈对信托业务的一点看法[J];浙江金融;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东升;杨有礼;;商业银行家族信托业务的法律问题研究——基于对发达国家(地区)家族信托业务的借鉴和思考[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 整理;人福科技股东会批准信托业务[N];证券日报;2003年

2 记者 李高阳;利率市场化“冲击”融资类信托业务[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记者彭少阳 实习记者刘宁;陕西国投信托业务重现生机[N];中国证券报;2002年

4 君泽君律师事务所 张天民博士;监管者视角中的信托业务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4年

5 薛莉;设置防火墙 解决信托业务监管难题[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姜涛;江苏六项举措规范异地集合信托业务[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唐真龙邋王文清;外贸信托信托业务规模近600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大连专员办;信托业务检查初探[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肖怀洋;信托业务放开考验监管的协调统一[N];证券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杜雅文;家族信托业务短期尚难成熟[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纪寰;房地产信托业务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2 滕晔;论家族信托业务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潘梦影;论信托业务的发展及创新[D];河南大学;2015年

4 齐源;信托公司并购信托业务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费扬;基于案例剖析的中国信托业务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阎晓纳;西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赖锦华;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党宏亮;甘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信托业务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倪馨;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10 张亦弛;从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创新看国内信托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信托公司并购信托业务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3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0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