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银行信贷优化行为的货币政策微观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07:42
【摘要】: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频率高、幅度大,尤其是2006年来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流动性缓解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中各市场主体的影响及程度,受到政策当局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对银行信贷的控制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这是论文研究的现实背景。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主体地位,也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和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是我国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信贷渠道的核心。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等微观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巨大,信贷供给规模是连接中央银行货币调控与实体经济的关键变量。针对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低于预期的现实,从银行信贷优化行为角度研究其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对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微观基础及银行信贷决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在对银行信贷决策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银行信贷行为进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信贷优化模型,以对银行信贷决策的进行程式化分析,并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的信贷决策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有所下降,其重要原因在于实体经济强烈的“倒逼”作用。这种“倒逼”机制形成的原因,既表现在银行作为一个市场化主体对风险和利润的权衡,也表现在各个经济实体,特别是银行本身,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的信贷规模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并非为中央银行绝对控制,信贷规模对货币政策的响应程度有限,商业银行并非是货币政策的中性传导者,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降低。 根据研究,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不应该过分关注货币(信贷)供给,应该更多关注对货币(信贷)需求的调节和引导,同时货币政策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影响带来的效应比货币政策工具本身来的更大,应该加强对经济主体预期的管理。政策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也能提高经济主体对政策的敏感程度,持续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论文最后提出了策略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4;F822.0;F224
【图文】:
图 2-1 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的 CC-LM 模型分析ashyap 和 Stein(1997)[58]指出银行信贷机制的存在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性导致货币政策的影响非中性化:其二,至少在一些借款人的资产方,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之间不是完全替代关系,即总有一些赖银行融资,在遇到贷款负向冲击时,他们不能通过其他融资渠道源的减少;其三,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银行贷款供给。也即央行能够操作影响贷款供给,商业银行整体上无法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 等金融创新)来抵消准备金减少对贷款供给的影响。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学界提到的信贷渠道主要指银行信贷渠道,或款渠道。产负债表渠道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也称为净财富渠道(Neel),该理论从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实体中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的
第 3 章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现实描述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银行信贷策偏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原因,及该过程中实体经济的重要影响。3.1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银行信贷总量的波动分析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信贷总量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如图 3-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1997 年—1998 年,贷款总额略高于指数势线,该期间我国经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银行实行了扩展性货政策,银行信贷决策的反应程度相较于中央银行取消信贷限额管制前有所下降2006 年—2008 年期间,由于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信贷总量低于指趋势线水平;2009 年信贷总量高于指数趋势线,与该期间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应。这说明银行信贷决策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方向基本符合中央银行的调控预期
图 3-2 我国信贷总量、货币供应量及国内生产总值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及国家统计局网站。.2 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特征分析2.1 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独立性增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历经多年的产权改革与重组,特别是随着国家对银行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4;F822.0;F224
【图文】:
图 2-1 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的 CC-LM 模型分析ashyap 和 Stein(1997)[58]指出银行信贷机制的存在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性导致货币政策的影响非中性化:其二,至少在一些借款人的资产方,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之间不是完全替代关系,即总有一些赖银行融资,在遇到贷款负向冲击时,他们不能通过其他融资渠道源的减少;其三,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银行贷款供给。也即央行能够操作影响贷款供给,商业银行整体上无法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 等金融创新)来抵消准备金减少对贷款供给的影响。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学界提到的信贷渠道主要指银行信贷渠道,或款渠道。产负债表渠道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也称为净财富渠道(Neel),该理论从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实体中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的
第 3 章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现实描述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银行信贷策偏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原因,及该过程中实体经济的重要影响。3.1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银行信贷总量的波动分析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信贷总量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如图 3-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1997 年—1998 年,贷款总额略高于指数势线,该期间我国经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银行实行了扩展性货政策,银行信贷决策的反应程度相较于中央银行取消信贷限额管制前有所下降2006 年—2008 年期间,由于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信贷总量低于指趋势线水平;2009 年信贷总量高于指数趋势线,与该期间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应。这说明银行信贷决策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方向基本符合中央银行的调控预期
图 3-2 我国信贷总量、货币供应量及国内生产总值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及国家统计局网站。.2 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特征分析2.1 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独立性增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历经多年的产权改革与重组,特别是随着国家对银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茉楠;;盯住全球货币政策失当风险[J];w
本文编号:2744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4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