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论个人信用信息范围

发布时间:2020-10-10 17:13
   随着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我国的征信制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各地方也加大了征信系统的建设。与此同时也呈现出个人信用信息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起了公众的热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征信立法,所以关于哪些信息可以成为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范围,各地的规定不尽相同。而个人信用信息中有可能包含相对隐私的信息,如果无限扩大征信机构信用信息的收集范围,则会严重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界定是值得探讨的。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简要说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对现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现实的意义;第二章对我国的征信立法及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我国现有的地方征信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炼出了现行法规对于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的界定。与此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征信立法关于个人信用信息规定的不足,即位阶较低、缺乏统一标准等;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从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交易等位不平等、信息真实性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缺失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国外的征信立法中关于个人信用信息收集范围的规定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国外的征信实践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第五章中,本人对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征信知识的普及、立法和相关机制的完善,以及行业自身监管等方面;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即应适当限制信用信息的收集范围。 我国的征信行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对于本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关于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的论述文章并不多,本文以此为题,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本文不仅对我国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还对我国目前的征信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还归纳和总结了国外的相关立法和实践,以供借鉴。但是,任何制度的完善,在吸取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更要注重立足于本国国情。本人也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并没有一味的借鉴国外的经验,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笔者认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改善意见。
【学位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D923;D922.28;F83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文献综述
        1. 关于征信的研究
        2.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
    (四) 现实意义
二、我国的立法及实践状况
    (一) 我国的立法状况
        1. 我国征信立法的现状
        2. 我国征信立法的缺陷
    (二) 我国征信的实践情况
三、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所面临的困境
    (一) 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不完善
    (二) 交易中地位的不平等
    (三) 过多信息易导致信息失真
    (四) 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通
四、国外立法及实践
    (一) 国外立法概述
    (二) 美国立法及实践
    (三) 欧盟立法及实践
    (四) 日本立法及实践
五、对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征信宣传力度
    (二) 完善征信及相关立法
        1. 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及采集程序
        2. 完善信息共享立法,有效整合信息资源
    (三) 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四) 规范相关行业的行为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小琴;;论自然人破产制度[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蓝寿荣,陈冰竹;美国个人信用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雷继平;;个人征信系统与个人信用信息保护[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4 孙玉荣;;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的隐私权的保护[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5 毛维国;;个人征信信息采集的法律思考[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白云;;征信体系中个人信用信息传输的法律问题探析[J];商业时代;2008年22期

7 冉俊;;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法律保护研究[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09期

8 钱源;;个人信用体系中的隐私权保护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卫胜;;实现个人信用档案社会利用的几个法律问题[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曾江;;域外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及对我国征信立法的启示[J];法学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鹏飞;社会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叶世清;征信的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闻德锋;贷款欺诈及其法律控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孙亚南;中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李俊丽;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鲜于丹;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叶圣利;中国诚信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林胜;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玉琴;商业助学贷款中的信用与担保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薇;论个人信用信息范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李文君;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姚冬梅;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制度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4 叶楠;信用征信中的个人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韵;信用征信活动政府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林毅;征信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秀清;农户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森;我国征信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赵楠;信用征信中个人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甘石坚;征信监管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3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