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一)金融科技带来的益处
(二)金融科技监管的必要性
二、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一)金融科技
(二)监管科技
(三)二者关系
三、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实践
(一)国际实践之一:推出或建立创新推动工具
1. 监管沙箱。
2. 创新中心。
3. 风险与挑战。
(二)国际实践之二:强化对新型金融机构的监管
1. 英国对P2P借贷平台的监管。
2. 英国对“挑战者银行”的监管。
四、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在认识上的两种误区
(一)过度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而放松监管
(二)只关注国内金融稳定而对国际监管合作不够
五、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对我国监管的启示
(一)坚持合理适度监管原则,理顺创新和风控间的关系
(二)借鉴“监管沙箱”有益经验,嵌入弹性包容的监管理念
(三)推出金融助推工具,靠良好沟通助力金融科技发展和有效监管
(四)坚持市场导向推动金融改革,明确金融监管边界
(五)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金融科技监管趋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颖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金融业监管协调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4期
2 李鹏;;中国式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现实挑战与框架改进[J];经济学家;2019年11期
3 刘志洋;;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检验——基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视角[J];金融论坛;2018年12期
4 傅梦雨;;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08期
5 贾辉艳;;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与框架分析[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6 刘澜飚;郭子睿;王博;;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沟通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以股票市场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18年06期
7 李得彪;;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28期
8 王娴;刘亚萍;;宏观审慎监管面临的挑战[J];清华金融评论;2018年08期
9 杜宇;杨鹏;;系统性风险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宏观审慎监管[J];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01期
10 叶博;;关于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的选取及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宜勇;宏观审慎监管下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及我国防范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2 赵清;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文洪武;金融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5 邹传伟;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13年
6 樊莉;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王晨姝;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8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袁闯;中国证券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红燕;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的资本配置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2 王敏;完善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3 孙雪;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资本约束对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4 吕维琰;共享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审慎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陈博;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践及其框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效果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许玲;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张昕奕;宏观审慎监管下上市公司房地产投资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18年
8 于佳卉;中国资产证券化政府监管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9 高宇;宏观审慎监管:中国的理论实践及效率检验[D];天津大学;2017年
10 张鑫;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0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9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