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12-24 09: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和联系的重要纽带,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国际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因素。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也称对外直接投资或跨国直接投资,其特有的标志是投资者对其海外经营性资产拥有控制权,主要表现为股权投资,即以机器设备、货币或技术等投入换取股权。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和重新配置,提高各国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也在迅速兴起,并通过跨国经营、兼并等方式,迅速在全球形成了庞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来说,由于经济增长的高速运行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条件、能力和需求,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我国理论界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非常薄弱,尚在起步阶段,同时西方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难以指导我国的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总结和借鉴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中获取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有益的启示,以指导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正确利用外资。长期以...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际直接投资的内涵
        1.2.1 国际直接投资概念的界定
        1.2.2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特点
        1.2.3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篇章结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1.4.1 篇章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背景分析
    2.2 重商主义学说
    2.3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3.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2.3.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2.3.3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相互需求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
    3.1 背景分析
    3.2 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
        3.2.1 国际分工
        3.2.2 资本输出
    3.3 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资本输出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3.3.1 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
        3.3.2 鲁道夫·希法亭
        3.3.3 罗莎·卢森堡
        3.3.4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3.4 列宁的国际投资理论
        3.4.1 资本集中导致垄断
        3.4.2 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
        3.4.3 资本输出
        3.4.4 垄断同盟分割世界
        3.4.5 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外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4.1 背景分析
    4.2 利率差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
        4.2.1 欧文·费雪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4.2.2 最早的理论解释——纳克斯的利率诱因理论
        4.2.3 麦克道格尔——肯普理论
    4.3 其它因素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
        4.3.1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说”
        4.3.2 蒙代尔的投资与贸易替代模型
        4.3.3 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5.1 背景分析
    5.2 垄断优势理论
        5.2.1 海默的开创性研究
        5.2.2 金德尔伯格对海默的补充
        5.2.3 约翰逊的知识资产优势
        5.2.4 凯夫斯的产品差异化优势
        5.2.5 规模经济优势
        5.2.6 阿利伯的通货区域优势
        5.2.7 希尔施的成本比较优势
        5.2.8 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
        5.2.9 理论评价
    5.3 市场内部化理论
        5.3.1 内部化的影响因素
        5.3.2 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和成本比较
        5.3.3 内部化理论的贡献
        5.3.4 内部化理论的缺陷
    5.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4.1 产品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
        5.4.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
        5.4.3 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修正和补充
    5.5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5.5.1 产生背景
        5.5.2 投资的三种动机
        5.5.3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5.5.4 四点推论
        5.5.5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贡献
        5.5.6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局限性
    5.6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5.6.1 产生背景
        5.6.2 OIL 优势
        5.6.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贡献
        5.6.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局限性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6.1 背景分析
    6.2 资本相对过度积累理论
        6.2.1 产生背景
        6.2.2 理论评价
    6.3 小规模技术理论
        6.3.1 产生背景
        6.3.2 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
        6.3.3 理论评价
    6.4 技术地方化理论
        6.4.1 产生背景
        6.4.2 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6.4.3 理论评价
    6.5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6.5.1 产生背景
        6.5.2 技术创新带来产业升级
        6.5.3 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
        6.5.4 理论评价
    6.6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6.6.1 产生背景
        6.6.2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FDI 流量变化
        6.6.3 发展和补充
        6.6.4 理论评价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球化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7.1 背景分析
    7.2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7.2.1 直接诱发要素
        7.2.2 间接诱发要素
    7.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7.3.1 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7.3.2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7.4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理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8.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8.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8.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
    8.2 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
        8.2.1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作用
        8.2.2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现状
        8.2.3 一些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两缺口理论谈中国引进外资[J]. 陈忠民,欧金仓.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02)
[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综述[J]. 郭文强,张泽文,张少杰,李燕.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5)
[3]构建全球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考[J]. 王铁栋.  国际贸易问题. 2004(11)
[4]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J]. 李洪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5]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分析框架探析[J]. 刘则渊,方玉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J]. 许罗丹,谭卫红.  世界经济. 2004(03)
[7]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研究[J]. 齐晓华.  经济经纬. 2004(01)
[8]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 逄增辉.  经济评论. 2004(01)
[9]我国对外投资和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十五”期间的趋势和战略[J]. 江小涓.  经济研究参考. 2002(73)
[10]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 江小涓,杜玲.  经济研究参考. 2002(73)

博士论文
[1]跨国直接投资研究[D]. 吴国生.东北财经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35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935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