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经济全球化对通胀机制的影响——基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7 13:13
  本文将时变国外产出缺口、进口价格通胀等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模型,采用G18(世界主要经济体,20国集团中18个国家)1993—201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2000年之前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2000年之后,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增强并变为显著正向。对新兴市场而言,进入21世纪其国内产出日益依赖国外负向产出缺口来消化,从而削弱了其内部经济过热拉动通胀的可能性;而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其国内产出与价格联动机制遭削弱,并且受益于低廉进口产品而享受了长期低通胀。这种新的通胀作用机制不仅要求各国央行在应对产出波动与治理通货膨胀时应更重视国际市场供需状况,同时也需各国政府更为精准地针对不同作用渠道、各国不同情况有侧重地应对。 

【文章来源】:财经科学. 2015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G18通胀率特征与动态机制的转变
三、引入全球化因素的实证分析
四、进一步讨论
五、总结与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J]. 张成思.  经济研究. 2012(06)
[2]全球化与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分析与启示[J]. 张成思,李颖.  世界经济. 2010(11)



本文编号:294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94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