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22:56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危机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论述中,很多人都提到了“金融危机是信用危机”的观点,但是人们对于“金融危机”和“信用危机”二者的关系仅仅是给予了简单的肯定,并未给出详细的理论探讨和说明。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金融危机就是信用危机?信用危机又是如何发生的?金融危机与其中的信用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紧密关系?在金融危机治理中,应该如何利用信用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危机?现有马克思范式的危机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危机理论都不能对此给出很好的解答。问题的根源在于已有理论对信用和信用机制认识的不足。西方经济学的信用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制度分析、交易成本和博弈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他们的信用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与信用行为相关的规则、制度、组织、法律、文化习俗、环境等外部因素。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理论当中,“信用”成了一个不可打开的“黑箱”。而马克思的理论中,信用理论虽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研究的重点,没有形成系统的深入认识。论文首先从信用概念出发,梳理了以往信用概念认识中的问题,引入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打开了经济学范畴中信用的“黑箱”,...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金融危机及其信用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理论创新、意义及不足
五、内容、结构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基础理论研究: 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及金融危机
第一节 信用概念的复杂性及其界定
一、信用概念的复杂性及其问题
(一) 信用概念的复杂性及其认识思路
(二) 一般信用的传统解释
(三) 经济信用的传统解释
(四) 传统信用概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信用概念的新界定: 信任之效用
(一) 信用的二因素: 信任与效用
(二) 本文的信用界定及其优势
(三) 本文的信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经济学语义的信用: 经济信任与经济效用
第二节 信用机制的一般分析
一、信用机制的概念
二、信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信用的内部特性
(一) 信用的主体双向性
(二) 信用的关系性(传染性)
(三) 信用的心欲性
(四) 信用的信息性
三、信用机制概述
(一) 一些假定
(二) 信用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及金融危机的关系
一、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的关系
(一) 金融的范畴
(二) 信用与金融的关系概述
(三) 信用机制与金融的关系概述
二、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一) 金融危机的概念
(二) 金融危机的本质: 信用危机
(三) 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是信用机制的演化过程
第四节 金融危机及其信用机制的当代性
一、当代金融危机范畴及其特征
(一) 当代金融危机的范畴
(二) 当代金融危机范畴的界定的历史依据
(三) 当代金融危机的新特点
二、金融危机信用机制的当代特征
(一) 信用主体复杂化
(二) 信用关系复杂化
(三) 信用主体的信用承载力增强(贪婪性增强)
(四) 信用信息爆炸式增加及快速传播
(五) 信用载体迅猛发展及创新
第二章 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
第一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前提:信用扩张与信用膨胀
一、信用扩张
(一) 信用扩张的界定
(二) 信用扩张的类型及其过程
(三) 信用扩张的必然性
二、信用膨胀
(一) 信用膨胀的界定
(二) 信用膨胀的生成
(三) 信用膨胀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触发环节: 信用收缩与信用紧缩
一、信用收缩
(一) 信用收缩的界定
(二) 信用收缩的必然性
(三) 信用收缩的类型
二、信用紧缩
(一) 信用紧缩的界定
(二) 信用紧缩的生成
(三) 信用紧缩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危机的爆发:信用膨胀后的信用紧缩
一、信用紧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四个阶段:金融危机爆发模型
三、信用膨胀与信用紧缩的重要性
四、金融危机爆发中的信用矛盾
第四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的当代特点及案例考察
一、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的新特点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
(一) 第一阶段: 从信用扩张到信用膨胀
(二) 第二阶段: 从信用膨胀到信用收缩
(三) 第三阶段: 从信用收缩到信用紧缩
(四) 第四阶段: 金融危机爆发
(五) 关于国际投机问题的说明
三、美国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
(一) 第一阶段: 从信用扩张到信用膨胀
(二) 第二阶段: 从信用膨胀到信用收缩
(三) 第三阶段: 从信用收缩到信用紧缩
(四) 第四阶段: 金融危机爆发
第三章 当代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机制
第一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属性和类型
一、金融危机传染的界定
二、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属性:信用紧缩传染
三、信用紧缩传染的普遍性
四、信用紧缩传染的类型
(一) 以自然的信用收缩传染为主要基础的信用紧缩传染
(二) 以人为的信用收缩传染为主要基础的信用紧缩传染
第二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路径
一、信用的主体双向性传染
二、信用的关系性传染
三、信用的心欲性传染
四、信用的信息性传染
第三节 金融危机信用紧缩传染的当代特征
一、信用紧缩传染的关系渠道更加紧密和复杂
二、信用紧缩传染主体多元化
三、信用紧缩传染的速度加快
四、信用紧缩传染的工具创新
第四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案例考察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考察
(一) 亚洲金融危机传染过程概述
(二) 亚洲金融危机传染中的信用机制
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考察
(一) 世界金融危机传染过程概述
(二) 世界金融危机传染中的信用机制
第四章 当代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机制及其效应
第一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逻辑
一、金融危机消退的界定
二、金融危机消退的基本逻辑
三、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过程
(一) 信用关系的重建
(二) 信用信任的恢复
四、金融危机消退的内在逻辑:矛盾的视角
第二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一、信用主体的退出
(一) 作为个人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二) 作为企业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三) 作为金融机构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四) 作为政府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二、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一) 作为个人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二) 作为企业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三) 作为金融机构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四) 作为政府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三、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一) 对个人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二) 对企业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三) 对金融机构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四) 对政府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第三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一、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体系重构效应
(一) 信用体系重构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导致信用体系重构的机理
二、金融危机消退的财富转移效应
(一) 财富转移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财富转移的机理
三、金融危机消退的"财富蒸发"效应
(一) "财富蒸发"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财富蒸发"的机理
四、金融危机消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一) 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机理
第四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当代特点及案例考察
一、当代金融危机消退的新特点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考察
(一) 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二) 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考察
(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二)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第五章 金融危机治理:以信用机制为基础
第一节 金融危机治理的方法论及信用机制原理
一、金融危机治理的方法论思考
(一) "治标"与"治本"
(二) 金融危机"治本"的层次性
二、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机制原理
(一) 金融危机治理的基本思路:信用机制的启示
(二) 金融危机治理的基本原则:熨平信用波动
(三) 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基础:信用的本性
第二节 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策略
一、金融危机预防的信用策略
(一) 信用扩张机制改造
(二) 加强信用监管
(三) 信用膨胀的抑制
二、金融危机应对的信用策略
(一) 个体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二) 企业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三) 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四) 金融危机应对的国家策略
三、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跨国治理
第三节 当代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策略
一、金融危机问题的中国特殊性
二、金融危机预防的中国策略
三、世界金融危机应对的中国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危机本质及中国应对策略的再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J]. 顾宁,谭通. 长白学刊. 2010(04)
[2]全球互联网技术扩散的地理格局及其潜在影响研究[J]. 盛科荣. 世界地理研究. 2010(02)
[3]新自由主义与西方社会信用体系危机[J]. 陈建中. 中国流通经济. 2010(03)
[4]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非线性平滑转换[J]. 王成勇,艾春荣. 经济研究. 2010(03)
[5]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J]. 赵瑛. 生产力研究. 2010(03)
[6]基于信用扩张的金融安全研究评述[J]. 吴晶妹,王涛. 中国流通经济. 2010(02)
[7]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危机的必要反思[J]. 余源培.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01)
[8]理解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J]. 萨米尔·阿明,希桐,李楠. 国外理论动态. 2010(02)
[9]社会信用体系: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理论问题[J]. 程民选,唐雪漫,孙磊. 当代经济研究. 2009(12)
[10]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J]. 易宪容. 国际金融研究. 2009(12)
博士论文
[1]转型时期中国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 迟铁.吉林大学 2009
[2]中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 孙亚南.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论银行的“伟力”源于信用[D]. 孟庆岩.吉林大学 2007
[4]我国信用环境优化研究[D]. 陈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政府信用问题研究[D]. 王孝伟.中共中央党校 2007
[6]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D]. 吴丹.吉林大学 2007
[7]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利益的分配[D]. 杨红.吉林大学 2007
[8]信用资本问题研究[D]. 王一兵.湖南大学 2007
[9]中国国债信用风险成因、评估与控制研究[D]. 宋涛.河海大学 2007
[10]基于我国银行信贷行为的信用传导效率研究[D]. 闻超群.河海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9571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金融危机及其信用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理论创新、意义及不足
五、内容、结构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基础理论研究: 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及金融危机
第一节 信用概念的复杂性及其界定
一、信用概念的复杂性及其问题
(一) 信用概念的复杂性及其认识思路
(二) 一般信用的传统解释
(三) 经济信用的传统解释
(四) 传统信用概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信用概念的新界定: 信任之效用
(一) 信用的二因素: 信任与效用
(二) 本文的信用界定及其优势
(三) 本文的信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经济学语义的信用: 经济信任与经济效用
第二节 信用机制的一般分析
一、信用机制的概念
二、信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信用的内部特性
(一) 信用的主体双向性
(二) 信用的关系性(传染性)
(三) 信用的心欲性
(四) 信用的信息性
三、信用机制概述
(一) 一些假定
(二) 信用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及金融危机的关系
一、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的关系
(一) 金融的范畴
(二) 信用与金融的关系概述
(三) 信用机制与金融的关系概述
二、信用、信用机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一) 金融危机的概念
(二) 金融危机的本质: 信用危机
(三) 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是信用机制的演化过程
第四节 金融危机及其信用机制的当代性
一、当代金融危机范畴及其特征
(一) 当代金融危机的范畴
(二) 当代金融危机范畴的界定的历史依据
(三) 当代金融危机的新特点
二、金融危机信用机制的当代特征
(一) 信用主体复杂化
(二) 信用关系复杂化
(三) 信用主体的信用承载力增强(贪婪性增强)
(四) 信用信息爆炸式增加及快速传播
(五) 信用载体迅猛发展及创新
第二章 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
第一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前提:信用扩张与信用膨胀
一、信用扩张
(一) 信用扩张的界定
(二) 信用扩张的类型及其过程
(三) 信用扩张的必然性
二、信用膨胀
(一) 信用膨胀的界定
(二) 信用膨胀的生成
(三) 信用膨胀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触发环节: 信用收缩与信用紧缩
一、信用收缩
(一) 信用收缩的界定
(二) 信用收缩的必然性
(三) 信用收缩的类型
二、信用紧缩
(一) 信用紧缩的界定
(二) 信用紧缩的生成
(三) 信用紧缩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危机的爆发:信用膨胀后的信用紧缩
一、信用紧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四个阶段:金融危机爆发模型
三、信用膨胀与信用紧缩的重要性
四、金融危机爆发中的信用矛盾
第四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的当代特点及案例考察
一、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的新特点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
(一) 第一阶段: 从信用扩张到信用膨胀
(二) 第二阶段: 从信用膨胀到信用收缩
(三) 第三阶段: 从信用收缩到信用紧缩
(四) 第四阶段: 金融危机爆发
(五) 关于国际投机问题的说明
三、美国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
(一) 第一阶段: 从信用扩张到信用膨胀
(二) 第二阶段: 从信用膨胀到信用收缩
(三) 第三阶段: 从信用收缩到信用紧缩
(四) 第四阶段: 金融危机爆发
第三章 当代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机制
第一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属性和类型
一、金融危机传染的界定
二、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属性:信用紧缩传染
三、信用紧缩传染的普遍性
四、信用紧缩传染的类型
(一) 以自然的信用收缩传染为主要基础的信用紧缩传染
(二) 以人为的信用收缩传染为主要基础的信用紧缩传染
第二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路径
一、信用的主体双向性传染
二、信用的关系性传染
三、信用的心欲性传染
四、信用的信息性传染
第三节 金融危机信用紧缩传染的当代特征
一、信用紧缩传染的关系渠道更加紧密和复杂
二、信用紧缩传染主体多元化
三、信用紧缩传染的速度加快
四、信用紧缩传染的工具创新
第四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案例考察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考察
(一) 亚洲金融危机传染过程概述
(二) 亚洲金融危机传染中的信用机制
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考察
(一) 世界金融危机传染过程概述
(二) 世界金融危机传染中的信用机制
第四章 当代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机制及其效应
第一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逻辑
一、金融危机消退的界定
二、金融危机消退的基本逻辑
三、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过程
(一) 信用关系的重建
(二) 信用信任的恢复
四、金融危机消退的内在逻辑:矛盾的视角
第二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一、信用主体的退出
(一) 作为个人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二) 作为企业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三) 作为金融机构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四) 作为政府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二、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一) 作为个人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二) 作为企业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三) 作为金融机构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四) 作为政府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三、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一) 对个人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二) 对企业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三) 对金融机构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四) 对政府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第三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一、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体系重构效应
(一) 信用体系重构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导致信用体系重构的机理
二、金融危机消退的财富转移效应
(一) 财富转移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财富转移的机理
三、金融危机消退的"财富蒸发"效应
(一) "财富蒸发"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财富蒸发"的机理
四、金融危机消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一) 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界定
(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机理
第四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当代特点及案例考察
一、当代金融危机消退的新特点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考察
(一) 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二) 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考察
(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二)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第五章 金融危机治理:以信用机制为基础
第一节 金融危机治理的方法论及信用机制原理
一、金融危机治理的方法论思考
(一) "治标"与"治本"
(二) 金融危机"治本"的层次性
二、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机制原理
(一) 金融危机治理的基本思路:信用机制的启示
(二) 金融危机治理的基本原则:熨平信用波动
(三) 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基础:信用的本性
第二节 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策略
一、金融危机预防的信用策略
(一) 信用扩张机制改造
(二) 加强信用监管
(三) 信用膨胀的抑制
二、金融危机应对的信用策略
(一) 个体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二) 企业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三) 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四) 金融危机应对的国家策略
三、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跨国治理
第三节 当代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策略
一、金融危机问题的中国特殊性
二、金融危机预防的中国策略
三、世界金融危机应对的中国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危机本质及中国应对策略的再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J]. 顾宁,谭通. 长白学刊. 2010(04)
[2]全球互联网技术扩散的地理格局及其潜在影响研究[J]. 盛科荣. 世界地理研究. 2010(02)
[3]新自由主义与西方社会信用体系危机[J]. 陈建中. 中国流通经济. 2010(03)
[4]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非线性平滑转换[J]. 王成勇,艾春荣. 经济研究. 2010(03)
[5]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J]. 赵瑛. 生产力研究. 2010(03)
[6]基于信用扩张的金融安全研究评述[J]. 吴晶妹,王涛. 中国流通经济. 2010(02)
[7]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危机的必要反思[J]. 余源培.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01)
[8]理解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J]. 萨米尔·阿明,希桐,李楠. 国外理论动态. 2010(02)
[9]社会信用体系: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理论问题[J]. 程民选,唐雪漫,孙磊. 当代经济研究. 2009(12)
[10]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J]. 易宪容. 国际金融研究. 2009(12)
博士论文
[1]转型时期中国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 迟铁.吉林大学 2009
[2]中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 孙亚南.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论银行的“伟力”源于信用[D]. 孟庆岩.吉林大学 2007
[4]我国信用环境优化研究[D]. 陈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政府信用问题研究[D]. 王孝伟.中共中央党校 2007
[6]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D]. 吴丹.吉林大学 2007
[7]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利益的分配[D]. 杨红.吉林大学 2007
[8]信用资本问题研究[D]. 王一兵.湖南大学 2007
[9]中国国债信用风险成因、评估与控制研究[D]. 宋涛.河海大学 2007
[10]基于我国银行信贷行为的信用传导效率研究[D]. 闻超群.河海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9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96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