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政府监管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政府监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金融”对于近些年来的中国来说,可以用炙手可热来形容。无论是互联网公司开疆拓土,在金融市场中博得一席之地,还是传统金融机构朝着金融脱媒化、互联化迈进。毫无疑问,互联网和金融已经在我国深度的融合,形成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并且已经迅速成为我国又一个投融资渠道,肩负着普惠金融的职责,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首先,互联网金融具备着金融去中介化的特点,拓宽了我国直接融资的渠道,进一步涵盖了传统金融机构所忽略的“草根级”的客户,达到了普惠金融的效果,从而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同时,互联网金融更是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互联网金融纯粹的线上化交易,虚拟化的客户体验,大大节省了资源的消耗,节约了金融成本,直接提高了投融资的效率,加快了市场经济的运行速度。但是也正是互联网金融其固有的隐蔽性,导致了容易引发违法行为,给非法集资、诈骗行为的滋生提供了便利。并且在政府监管迟迟没有到位的背景之下,更让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其次,互联网金融本身又具备创新性和前瞻性,也给提前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进而造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长期处于真空和监管滞后的局面。纵观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初期政府始终处于静观其变的位置,任由其野蛮生长,以旁观者而非监管者的姿态观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就近两年来看,政府逐步认识到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监管逐步加强。但与此同时监管存在的漏洞也逐渐显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诈骗、跑路现象仍然愈演愈烈,类似E租宝的一系列问题平台集中爆发,让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监管主体未确定、监管边界比较模糊。(2)无相关立法和规章制度可以参照和执行。(3)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存在误导、隐瞒消费者的行为。(4)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征信报告权威性不够。(5)互联网金融公司安全风险控制薄弱。这些问题亟需监管者引起重视,并采取手段来加以解决。本文深入学习借鉴了国外先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研究其监管模式,并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金融监管的体制,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既能够有效监管违法乱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监管的适度性恰好平衡创新和监管限制的关系,引导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健康和快速的发展通道,监管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立即确定监管主体,划分监管边界,并且监管主体间应相互协调,做到协同接管。(2)应加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由立法为出发点做好监管。(3)政府应监督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信息透明的披露机制,要求通俗易懂,有义务使投资者清楚明白。(4)要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监管目标,切实保护消费者,避免其遭受经济损失。(5)政府牵头建立大数据征信体系,提升征信的广度、深度和可信度。(6)严格控制安全风险,把系统运维安全纳入监管。基于以上的监管措施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有效监管将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净化鱼龙混杂的局面。对于违法行为能够提前预警,采取实时跟踪监管,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来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同时适度监管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监管的适度性一方面可以营造健康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能够给予创新宽松的环境,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政府 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9;F724.6;F832.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绪论10-18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目的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四、 论文的创新点12-13
- 五、 相关文献研究13-18
- 一、 国外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研究现状13-14
- 二、 国内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研究现状14-18
- 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18-30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定义18
- 一、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18
- 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18
-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整体概况18-20
- 一、 高速发展,交易空前活跃18-19
- 二、 普惠金融,推动经济发展19
- 三、 野蛮生长,缺乏有效监管19-20
- 第三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分类20-26
- 一、 互联网支付20-22
- 二、 网络借贷22-23
- 三、 股权众筹23-24
- 四、 互联网基金销售24-25
- 五、 互联网保险25
- 六、 互联网信托25-26
- 第四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点26-28
- 一、 金融去中介化,,拓宽直接融资渠道26-27
- 二、 推动利率市场化,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27
- 三、 线上交易虚拟化,节约成本提高融资效率27-28
- 第五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28-30
- 一、 信用风险28
- 二、 安全风险28-29
- 三、 流动性风险29-30
-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0-36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现状30
- 一、 长期监管缺失,风险逐步暴露30
- 二、 研究适度监管,探寻监管模式30
-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30-36
- 一、 监管主体不明、监管边界不清30-32
- 二、 无法可依、无章可循32-33
- 三、 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33-34
- 四、 征信体系尚不健全34-35
- 五、 安全风险控制薄弱35-36
- 第三章 国外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研究36-42
- 第一节 美国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研究36-37
- 一、 立法监管和监管主体36-37
- 二、 监管的体制与机制37
- 三、 监管特点和效果评价37
- 第二节 英国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研究37-38
- 一、 立法监管和监管主体37-38
- 二、 监管特点和效果评价38
- 第三节 国外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的总体经验借鉴38-42
- 一、 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的监管范畴38-39
- 二、 通过立法加强监管是国外通行做法39
- 三、 注重行为监管,监管业务实质39
- 四、 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39-40
- 五、 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并重40
- 六、 健全信用评级体系40-42
-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对策研究42-55
- 第一节 确定监管主体,划分监管边界42-43
- 一、 确定监管主体,确任监管职责42-43
- 二、 监管主体须相互协调,协同监管43
- 第二节 加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43-47
- 一、 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市场准入监管44-46
- 二、 市场运营的监管46
- 三、 对于有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退出机制46-47
- 第三节 建立信息透明的披露机制47-49
- 一、 建立信息披露的模板,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47-48
- 二、 信息披露方式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48
- 三、 信息披露务必真实有效48-49
- 第四节 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49-51
- 一、 加强对于投资者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50
- 二、 借鉴西方销售冷静期制度50
- 三、 构建互联网金融申诉和投诉渠道50-51
- 第五节 政府主导建立大数据征信51-53
- 一、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营征信机构为辅的征信体系51-52
- 二、 征信体系中的资源共享52-53
- 第六节 严格控制安全风险53-55
- 一、 系统运维安全纳入监管53
- 二、 建立应急演练机制53-55
- 研究结论与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周岳峰;对付债务——如何改革全球金融体制[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2期
2 ;世界金融新体制的内涵[J];理论与当代;2008年12期
3 安启雷;;我国金融腐败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管理;2009年12期
4 于治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刻不容缓[J];理论界;1994年02期
5 张会敏;健全金融法制 依法治理金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02期
6 张捷;东亚产业金融体制的结构、功能与局限性[J];当代亚太;2000年07期
7 谢蕴庄;;对我国法制建设、金融监管与防范金融犯罪的思考[J];云南金融;2001年11期
8 赵雪燕,马莉;日本90年代以来的金融改革评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03期
9 ;戴相龙透露今年金融工作重点——金融体制进行重大调整[J];工会博览;2002年05期
10 田毅,李笑华;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池江;;论金融改革的路径和金融业的产业化[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公羽;;邓小平金融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3 赵静;;美国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秦月星;;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家祥;伍超明;;建立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条件分析[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周肇光;;构建我国金融领域经济安全新模式[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王洪泉;;我国金融司法监管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8 王文娟;刘艳明;;新时期港澳在两岸金融合作中的中介作用[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曹龙骐;张艳;;中国金融运行:特征分析与机理重塑[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有贵;袁强;;货币、金融和总需求[A];Data Analysis,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曹普;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发展90年历史的真实记录[N];金融时报;2012年
2 朱洪波;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何德旭;树立并实践科学的金融发展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特约撰稿 钱小安(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研究员);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即将启动[N];经济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智;打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N];经济日报;2005年
7 周绍朋 吴山;日本的金融体制与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8 徐进前;国外金融监管创新经验及其借鉴[N];金融时报;2003年
9 陈惠莲 顾亚红;和谐金融的要义[N];金融时报;2005年
10 杨春宝;当前金融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江苏法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其伟;金融自由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成向阳;论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郭金龙;金融复杂系统演进与金融发展[D];辽宁大学;2006年
4 罗骏;合作金融发展论[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国言;论金融分业、混业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栾光旭;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演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姜新;中国金融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房震;金融集团:制度创新与监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9 史跃峰;金融和谐论[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洁;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静雨;我国自贸区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朱琳;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蔡鑫韵;金融垄断视野下民营企业犯罪问题[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栋奎;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李攀;金融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D];兰州大学;2015年
6 高小妹;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裴涛;新时代下的金融社交[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叶晓静;论我国金融创新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9 刘轶锴;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冯娇;自贸区金融体制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政府监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0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