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失衡关系的研究:以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4-15 05:12

  本文关键词: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失衡关系的研究:以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加剧了国内经常账户的赤字从而加速了危机的爆发,2007年和2009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危机国家也存在着严重的经常账户赤字。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自由化进程逐步加深,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不同自由化程度下自由化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在自由化进程中对宏观经济因素的调控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已有的金融危机模型进行回顾发现,金融自由化会促进一国危机的爆发,并且根据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可知,金融自由化更是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常账户的失衡从而加速了危机的爆发,又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分析发现,两次危机爆发前,各国经常账户都呈现出严重的赤字水平,为了验证金融自由化水平的不同是否会使金融自由化对经常账户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本文以美国和欧债国家的数据为例,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发现在金融自由化发展较完善的国家,自由化也会对经常账户产生负面的影响,即不论何种程度的自由化国家,自由化都会对经常账户产生消极影响。为了进一步证明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选取了60个自由化国家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依然支持本文理论观点。通过本文的分析,证明了金融自由化对经常账户影响的普遍性,最后,根据对两次危机成因的分析和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完善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为我国的金融自由化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 欧债危机 金融自由化 经常账户赤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1章 导论8-15
  •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8-9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9-11
  • 1.2.1 金融自由化9
  • 1.2.2 经常账户9-10
  • 1.2.3 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10-11
  • 1.2.3.1 金融危机10
  • 1.2.3.2 次贷危机10-11
  • 1.2.4 主权债务危机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4 结构安排、可能的创新和不足12-15
  • 1.4.1 论文的结构安排12-13
  • 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13-15
  • 1.4.2.1 可能的创新13-14
  • 1.4.2.2 存在的不足14-15
  • 第2章 文献综述15-26
  • 2.1 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的文献综述15-18
  • 2.1.1 金融自由化的文献综述15-17
  • 2.1.2 经常账户的文献综述17-18
  • 2.2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文献综述18-23
  • 2.2.1 次贷危机的相关文献综述18-20
  • 2.2.1.1 国外研究18-19
  • 2.2.1.2 国内研究19-20
  • 2.2.2 欧债危机的相关文献综述20-23
  • 2.2.2.1 国外研究21-22
  • 2.2.2.2 国内研究22-23
  • 2.3 自由化、经常账户与金融危机的文献综述23-24
  • 2.4 文献述评24-26
  • 第3章 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理论分析26-44
  • 3.1 现有危机模型的回顾26-30
  • 3.1.1 第一代危机模型26
  • 3.1.2 第二代危机模型26-27
  • 3.1.3 第三代危机模型27-29
  • 3.1.3.1 道德风险论27-28
  • 3.1.3.2 银行流动性不足论28
  • 3.1.3.3 国际资本流入危机论28-29
  • 3.1.3.4 孪生危机论29
  • 3.1.4 第四代危机模型29
  • 3.1.5 对现有危机模型的评论29-30
  • 3.2 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关系的理论分析:以美国和欧债国家为例30-41
  • 3.2.1 两次危机成因的分析30-38
  • 3.2.2 美国与欧债国家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的关系38-41
  • 3.3 金融自由化对经常账户影响机制浅析41-44
  • 3.3.1 储蓄-投资渠道41-42
  • 3.3.2 贸易渠道42-44
  • 第4章 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实证分析44-50
  • 4.1 基本分析:对美国和欧债国家数据的分析44-45
  • 4.2 扩展分析:基于60个金融自由化国家的数据的分析45-50
  • 4.2.1 模型的建立和指标的选取45-47
  • 4.2.1.1 模型的建立45
  • 4.2.1.2 指标的选取45-47
  • 4.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47
  • 4.2.3 平稳性检验47-48
  • 4.2.4 回归分析48-50
  • 第5章 政策建议50-54
  • 5.1 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要注意消费投资、社会信用扩张等问题50-51
  • 5.2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相匹配51-52
  • 5.3 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管理52
  • 5.4 完善我国金融风险度量框架和风险预警系统52-53
  • 5.5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管的国际合作53-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清;张天顶;;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8年10期

2 刘少英;;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以中美两国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3 郑红;;后危机时期全球经常账户的调整格局[J];中国金融;2010年11期

4 J·布拉德福德·德隆,袁奇;美元是否面临再次大幅贬值?[J];商务周刊;2003年21期

5 王义中;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原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6 方晋;;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仍将维持几年[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2期

7 罗惠良;;美国经常账户逆转:理论、经验及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8 伍戈;;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与经常账户失衡的结构性成因[J];世界经济;2006年01期

9 王叙果;范从来;;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研究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学海;2011年01期

10 姚明超;雷皓月;;我国经常账户盈余与影响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伍戈;;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与经常账户失衡的结构性成因[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谢国忠;人民币贬值解决不了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N];证券日报;2004年

2 丛玫;日本1月经常账户13年来首现赤字[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朱超;中国该接受经常账户目标值吗[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季倩;美国经常账户为何长期逆差[N];中国财经报;2013年

5 陆振华 (布鲁塞尔);争议德国经常账户盈余[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6 殷小茵;油价上涨加剧经常账户赤字对美元的压力[N];金融时报;2004年

7 马丁·费尔德斯坦 编译 王宇;消除美中经常账户失衡:汇率的作用(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记者 夏心愉;经常账户顺差:理性消费的选择?[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9 王志浩 (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中国,小心!经常账户顺差可能创全球纪录[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方文;美元会继续大幅贬值吗[N];中国证券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绍保;中国资产短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刘少英;美元贬值对美国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庆玉;中国经常账户的长期决定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2 王丹;中美经常账户顺逆差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3 梁斯;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4 丁氏秋香(Dinh Thi Thu Huong);越南国际收支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吴宝寅;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失衡关系的研究:以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为例[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6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房红威;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可持续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史雅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陈丽;全球化冲击下的收入分配结构与经常账户失衡[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10 周超婷;功能性收入分配、金融发展和经常账户失衡[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自由化与经常账户失衡关系的研究:以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07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