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乡村信任与合会发展研究 ——基于福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8 17:39
  解决好农户投融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而在当前乡村社会,正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在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由于成本压力,网点最低只设到乡镇一级,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设点,无法深入农户的居住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大范围铺开,许多农民对该组织还不甚了解。而合会作为一种农户自主组建、自我管理,实现资金体内循环的传统非正规金融组织,在满足农户投融资需求方面历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合会曾经也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面临被取缔的命运。目前,在国家鼓励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背景下,合会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而,本文以合会为研究对象,以维系合会运行的重要因素——信任为切入点,对其存在的机理及今后的发展路径展开分析。本文以中国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建国以来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为背景,以乡土社会下合会的运行为标尺,以福建省合会为观察点,借助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和典型案例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动态地考察乡村信任的演变及其对合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信任的角度,对合会的未来发展提...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概念阐述
    2.1 本文的理论基础
        2.1.1 制度变迁理论
        2.1.2 信任理论
        2.1.3 博弈论
    2.2 主要概念阐述
        2.2.1 合会的简要介绍
        2.2.2 信任
        2.2.3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
        2.2.4 乡村
3 乡土社会下信任与合会的运行
    3.1 熟悉:信息共享与甄别机制的建立
    3.2 礼俗:信任的内在约束
    3.3 封闭:信任半径的维持
    3.4 关联交易:抵押担保机制的建立
    3.5 定栖:重复博弈机制的执行
    3.6 互助:失信成本的衡量
    3.7 本章小结
4 乡村社会关系变迁、信任转型与合会的发展
    4.1 建国以来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4.1.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4.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4.2 乡村社会信任的转型
        4.2.1 从土改到初级社的建立:传统特殊信任的延续与普遍信任的产生
        4.2.2 人民公社与文化大革命:信任受到重创
        4.2.3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并存发展
    4.3 乡村社会信任转型与合会发展
        4.3.1 合会组成人员的复杂化
        4.3.2 合会的投融资功能不断增强
        4.3.3 倒会成为“杀熟”的典型现象
        4.3.4 会金用途的隐蔽性
    4.4 本章小结
5 乡村信任与合会运行的考察——基于福建的实证分析
    5.1 调研方案设计与样本统计
        5.1.1 调查方案的设计
        5.1.2 乡村社会关系、信任与合会的运行—来自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
    5.2 信任视角下农户入会行为的考察—基于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5.2.1 理论假说的提出
        5.2.2 模型选择及数据来源
        5.2.3 变量说明
        5.2.4 模型估计结果
        5.2.5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当前乡村信任与合会运行的典型案例分析—来自福建LD 村的考察
    6.1 LD 村合会案例的介绍
        6.1.1 LD 村的基本情况
        6.1.2 LD 村合会的运行情况
        6.1.3 LD 村合会的约束性措施
        6.1.4 LD 村合会面临的风险
    6.2 案例的启示
7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监管框架
        7.2.2 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7.2.3 大力发展乡村中间组织
        7.2.4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制度
        7.2.5 有序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
        7.2.6 加强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1 调查问卷
附录 2 变量赋值
附录 3 信任得分
附录 4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隐瞒、信息甄别和标会会案——以春风镇标会会案为例[J]. 张翔,邹传伟.  金融研究. 2009(12)
[2]二元金融体制与农户消费信贷选择——对合会的解释与分析[J]. 朱信凯,刘刚.  经济研究. 2009(02)
[3]农村互助会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J]. 程昆,潘朝顺,曹木顺.  经济问题. 2009(01)
[4]非正规金融的成长:社会转型角度的分析[J]. 彭文平,肖继辉.  财经研究. 2008(10)
[5]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农村公共信任的影响[J]. 陆铭,张爽.  世界经济文汇. 2008(04)
[6]新中国合作化运动的信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 岳成浩,薛冰.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2)
[7]论“合会”的信任机制[J]. 邱建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8]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 王曙光,邓一婷.  金融研究. 2007(06)
[9]村民异质性与农村社区的信任——一项对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J]. 李洁瑾,桂勇,陆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02)
[10]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的进展和评论[J]. 唐化军.  世界经济文汇. 2006(05)



本文编号:3424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424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