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04:02
巨额外汇储备在提高我国信用等级和偿付能力的同时,也加大了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和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平衡的压力。本文从次贷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的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风险和应有的管理结构调整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首先在对历次金融危机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研究基础上,结合2007年爆发的全球新型金融危机,探寻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新特点以及我国外汇储备在后危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为下文探索后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储备外部风险作铺垫。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次贷危机的演变过程、传导过程;次贷危机的新特征与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包括金融结构、公共债务比率、房屋价格涨跌幅、经常项目赤字等;外汇储备来源结构与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超额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其次,利用负债率、GARCH模型、LA-VAR分析法、麦考利久期等分析方法及计量工具对我国外汇储备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外部风险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比较分析,由此发现后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储备外部风险状况的严峻。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对次贷危机重灾区美国和欧洲相关金融资产依赖度过高,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及多家金融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经常项目赤字比较
研究的视角看,此次新型金融危机正好给我们一个理想的实验范染机制[64]。由于有价证券相关的抵押品以及现金流受金融动荡负市场间传导。本文认为此次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至少有三条渠道在济之间进行传导。、信贷市场向资本市场贷信贷产品的证券化—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将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加了两个市场相互影响的程度。贷产品证券化的过程就是将原本有商业银行承担的次级抵押贷款各类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将资产债权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持证券的投资银行等各类投资者(见图 1.5)。随着美联储利率的违约率开始上升,那么与之紧密相连的金融衍生品的违约风险开降低各类与次级债有关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各类金融衍生品资
受困债务的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外汇储备的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J]. 张斌,王勋,华秀萍. 经济研究. 2010(10)
[2]我国外汇资产战略性配置问题研究——以有色金属战略储备为例[J]. 郭树华,王华. 思想战线. 2010(05)
[3]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国际研究综述[J]. 徐永林,张志超. 世界经济. 2010(09)
[4]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优规模[J]. 林伯强,杜立民. 世界经济. 2010(08)
[5]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欧元的经验和启示[J]. 张向军.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7)
[6]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选择[J]. 孔立平.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3)
[7]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 李稻葵,尹兴中. 金融研究. 2010(02)
[8]国际储备的演进与储备货币的价值分析[J]. 王晓雷. 国际金融研究. 2009(12)
[9]中国和日本黄金储备政策的比较研究——中国增持黄金储备的必要性分析[J]. 方超逸. 国际金融研究. 2009(11)
[10]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识别及其启示[J]. 雷曜. 中国货币市场. 2009(10)
本文编号:3429742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经常项目赤字比较
研究的视角看,此次新型金融危机正好给我们一个理想的实验范染机制[64]。由于有价证券相关的抵押品以及现金流受金融动荡负市场间传导。本文认为此次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至少有三条渠道在济之间进行传导。、信贷市场向资本市场贷信贷产品的证券化—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将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加了两个市场相互影响的程度。贷产品证券化的过程就是将原本有商业银行承担的次级抵押贷款各类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将资产债权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持证券的投资银行等各类投资者(见图 1.5)。随着美联储利率的违约率开始上升,那么与之紧密相连的金融衍生品的违约风险开降低各类与次级债有关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各类金融衍生品资
受困债务的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外汇储备的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J]. 张斌,王勋,华秀萍. 经济研究. 2010(10)
[2]我国外汇资产战略性配置问题研究——以有色金属战略储备为例[J]. 郭树华,王华. 思想战线. 2010(05)
[3]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国际研究综述[J]. 徐永林,张志超. 世界经济. 2010(09)
[4]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优规模[J]. 林伯强,杜立民. 世界经济. 2010(08)
[5]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欧元的经验和启示[J]. 张向军.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7)
[6]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选择[J]. 孔立平.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3)
[7]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 李稻葵,尹兴中. 金融研究. 2010(02)
[8]国际储备的演进与储备货币的价值分析[J]. 王晓雷. 国际金融研究. 2009(12)
[9]中国和日本黄金储备政策的比较研究——中国增持黄金储备的必要性分析[J]. 方超逸. 国际金融研究. 2009(11)
[10]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识别及其启示[J]. 雷曜. 中国货币市场. 2009(10)
本文编号:3429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42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