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如何防控信贷风险和强化风险管理排查是银行体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日渐趋稳和市场的不断扩容,各领域各行业特别是广大企业对于银行信贷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信贷风险管理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大,特别是不良信贷所占比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这就亟需银行加大对内部审计的管控力度,以减轻风险引发的不良影响。总的看来,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迫切任务仍然是依托以规避信贷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审计工作,千方百计转移和消除不良风险,以达到信贷良性循环的目的。而目前我国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广度与深度,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颇大,而且远远不能满足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A村镇银行为例,分析了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A村镇银行乃至国内其他村镇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的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描述;第二章,信贷风险及内部审计相关理论,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内部审计相关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三章,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主要对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审计流程进行分析,并总结A村镇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探索对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审计思路,并提出完善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第五章,结论。纵观国内外关于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的研究大多针对各大商业银行、国有银行,针对村镇银行的研究十分有限。而目前我国村镇银行不断壮大,为我国经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选择A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是本文的创新点。本文的不足是在研究影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时没有具体量化,无法直观的看出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村镇银行 信贷风险 内部审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F239.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第2章 信贷风险及内部审计相关理论13-16
- 2.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13-14
- 2.1.1 信贷风险的概念13
- 2.1.2 信贷风险的特征13-14
- 2.2 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14-16
- 2.2.1 内部审计概念14
- 2.2.2 内部审计的发展14
- 2.2.3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4-16
- 第3章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16-21
- 3.1 A村镇银行关于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的现状16-19
- 3.1.1 A村镇银行概况16
- 3.1.2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审计制度16-17
- 3.1.3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审计的案例17-19
- 3.2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19-21
- 3.2.1 不合理的组织构架搭建19
- 3.2.2 审计工作多流于表面19
- 3.2.3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19-20
- 3.2.4 有限的风险提示能力20-21
- 第4章 完善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框架21-26
- 4.1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21
- 4.2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的主体和客体21-22
- 4.3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的方法22-23
- 4.3.1 健全性评估22
- 4.3.2 遵循性测试22-23
- 4.4 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审计流程23
- 4.4.1 审计准备阶段23
- 4.4.2 审计实施阶段23
- 4.4.3 审计报告阶段23
- 4.4.4 审计处理阶段23
- 4.5 完善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23-26
- 4.5.1 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保障,完善信贷风险内部审计体系23-24
- 4.5.2 更新内部审计理念,丰富内部审计手段24-25
- 4.5.3 增加审计人员数量,提高审计业务水平25
- 4.5.4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警示能力25-26
- 第5章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后记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坚锋;银行信贷风险及对策[J];经济师;2005年07期
2 胡绍辉;雷鸣;;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J];银行与企业;1993年01期
3 王世琦;试论银行信贷风险[J];学术交流;1995年03期
4 张永革;筑巢引凤 振兴青海──从青海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中探讨寻求更多资金支持的对策[J];青海金融;1997年07期
5 汪军,喜黄欣;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预警与化解[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9年08期
6 胡赵华;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特征的几点认识[J];银行与企业;1999年12期
7 尚学明;如何防范与化解银行信贷风险[J];辽宁财专学报;2000年01期
8 钟光成;银行信贷风险的源头分析及其防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9 石广琳;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探求;2001年04期
10 刘伟,马骁;我国银行信贷风险及化解方式分析[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农贵国;;银行信贷风险特点及防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余永勤;;依法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A];中共紫阳县委党校毕业生优秀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程晖;银行信贷风险评价方法有望改变[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胡;科学防范银行信贷风险[N];西藏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丁玉萍;资产公司不良难收购 银行信贷风险被低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4 ;五大缺陷促生银行信贷风险[N];金融时报;2004年
5 实习生 孙晓辉 向辉 本报记者 傅春荣;加息能为银行信贷风险“镇痛”?[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6 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董事长 张金昌;银行信贷风险评价方法有望改变[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7 侯庆华;企业融资呈新态势银行信贷风险需关注[N];金融时报;2005年
8 张光军;经济下行期银行信贷风险及对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9 钱夙伟;“38层地标建筑闲置”是滞后的银行信贷风险[N];上海金融报;2011年
10 易红;“垒大户” 银行信贷风险越垒越大[N];经理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亚楠;C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柏明佐;SD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沈佳音;K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书婷;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5 孙文斌;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迟雪;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信贷风险实证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国通;企业资产重组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梁江;泗洪农村合作银行信贷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于跃峰;乡镇企业贷款决策引致银行信贷风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10 云鹏;兰州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A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5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