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柱”框架:央行内部评级与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11:01
在分析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的现状、运行机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对内部评级政策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性探讨,认为应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开展评价工作、建立完备的企业数据库、发挥地方分支机构的重要作用、重点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注重加强逆周期调控。
【文章来源】:征信. 2019,37(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操作实践
二、“双支柱”框架下央行内部评级的政策作用机制
(一)央行内部评级的货币政策作用机制
(二)央行内部评级的宏观审慎政策作用机制
三、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特征和不足
(一)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特征
1. 评级更加独立和公正
2. 评级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
3. 评级更加审慎
(二)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的不足
1. 抵质押品数量不足,再贷款规模受限
2. 企业财务数据质量差,抵质押品合格率不高
四、完善我国央行内部评级的建议
(一)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开展评级工作
(二)建立完备的企业数据库
(三)发挥地方分支机构的重要作用
(四)重点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评级
(五)注重加强逆周期调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试点经验[J]. 邓晓. 金融发展评论. 2018(06)
[2]欧央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经验及启示[J]. 刘向明,郭彩艳. 西部金融. 2018(04)
[3]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特点、作用以及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J]. 唐成伟. 征信. 2018(02)
[4]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和央行内部评级研究[J]. 陈涛,郭彩艳. 西部金融. 2017(11)
[5]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天津市试点经验[J]. 李萌. 华北金融. 2017(04)
[6]对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的思考[J]. 戈志武. 征信. 2016(10)
[7]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评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J]. 彭兴韵,张运才. 中国金融. 2015(22)
[8]再贷款抵质押品评级制度探讨[J]. 张丽红,孙崇昌. 征信. 2014(05)
本文编号:3608418
【文章来源】:征信. 2019,37(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操作实践
二、“双支柱”框架下央行内部评级的政策作用机制
(一)央行内部评级的货币政策作用机制
(二)央行内部评级的宏观审慎政策作用机制
三、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特征和不足
(一)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特征
1. 评级更加独立和公正
2. 评级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
3. 评级更加审慎
(二)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的不足
1. 抵质押品数量不足,再贷款规模受限
2. 企业财务数据质量差,抵质押品合格率不高
四、完善我国央行内部评级的建议
(一)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开展评级工作
(二)建立完备的企业数据库
(三)发挥地方分支机构的重要作用
(四)重点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评级
(五)注重加强逆周期调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试点经验[J]. 邓晓. 金融发展评论. 2018(06)
[2]欧央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经验及启示[J]. 刘向明,郭彩艳. 西部金融. 2018(04)
[3]我国央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特点、作用以及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J]. 唐成伟. 征信. 2018(02)
[4]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和央行内部评级研究[J]. 陈涛,郭彩艳. 西部金融. 2017(11)
[5]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天津市试点经验[J]. 李萌. 华北金融. 2017(04)
[6]对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的思考[J]. 戈志武. 征信. 2016(10)
[7]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评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J]. 彭兴韵,张运才. 中国金融. 2015(22)
[8]再贷款抵质押品评级制度探讨[J]. 张丽红,孙崇昌. 征信. 2014(05)
本文编号:3608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60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