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09:58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政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国以来,农村信用社在经过数轮改革后,其内在机制和外部体制不断变化,至今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机构。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农村金融中既需要商业性金融,也需要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不同的金融组织形式以适应农村地区不同层次的需求。中央也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我国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对于现有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应当按照合作制进行规范,以合作金融的方式为农村提供融资服务;有的学者认为农村信用社按照股份合作制或者股份制的方式运作更能符合实际。到底哪种改革方向更加适应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目前尚未达成共识。2003年以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是在各方争议较大的情况下推出的一个折中方案,在市场化和产权清晰的总体目标下,允许各地自主选择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三种产权形式。由此产生了保留合...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战略意义
0.1.2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0.1.3 研究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0.2.1 关于合作金融的研究成果
0.2.2 关于合作金融股份制的研究成果
0.2.3 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
0.3 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构
0.4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1.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及评价
1.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历程
1.2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
1.3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的特征和评价
1.4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焦点、难点问题
1.5 本章小结
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然选择——股份制
2.1 国外合作金融演变的启示
2.1.1 信用合作的发源
2.1.2 德国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启示
2.1.3 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
2.2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造的现实障碍
2.3 农村信用社改革选择股份制的必然性
2.3.1 股份合作制的过渡性
2.3.2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积极意义
2.3.3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实践
2.4 省联社与管理者的博弈均衡
2.4.1 博弈模型的建立
2.4.2 博弈模型的经济意义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产权分析
3.1 产权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1.1 产权的含义
3.1.2 产权的基本特征
3.1.3 产权的功能
3.2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属性分析
3.2.1 股东视角下的产权主体缺位
3.2.2 管理体制视角下的产权主体缺位
3.3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
3.3.1 以美、英为代表的分散型股权结构
3.3.2 以日、德为代表的集中型股权结构
3.3.3 以中国为代表的垄断性股权结构
3.3.4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3.4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4.1 建立明确而稳定的产权制度
3.4.2 构建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3.4.3 分类选择适度的法人层级
3.4.4 调整和规范行业管理
3.4.5 健全和强化外部约束
3.5 本章小结
4. 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4.1 公司治理理论
4.2 农村信用社治理的特殊性
4.2.1 农村信用社治理中股东和经营者的博弈均衡
4.2.2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4.2.3 农村信用社委托代理关系的重塑
4.3 董事会治理
4.3.1 董事会的职能与模式
4.3.2 董事会人数及构成
4.3.3 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
4.3.4 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实践
4.4 农村信用社完善公司治理的重点
4.4.1 切实改进董事会治理
4.4.2 强化公司治理执行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
5.1 对省联社模式的几点认识
5.2 省联社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
5.3 省联社模式的缺陷
5.4 对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4.1 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自主管理的关系
5.4.2 清晰界定省联社的职责 #99.
5.4.3 省联社模式的改革思路
5.4.4 加强省联社内部治理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60年反思[J]. 蔡友才. 调研世界. 2010(10)
[2]农村合作金融理论与政策初探[J]. 桑铁柱,张冰冰.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09(06)
[3]破解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民有资本官营化”困局[J]. 穆争社. 金融研究. 2009(07)
[4]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困境与路径选择[J]. 何广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1)
[5]论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模式——理论依据、缺陷及实施建议[J]. 周素彦,周文平.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05)
[6]利益相关者董事会、外部监事会——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J]. 姜宝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7]银行管制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J]. 潘敏. 经济评论. 2006(02)
[8]走在十字路口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一个中期评估[J]. 陆磊. 南方金融. 2005(10)
[9]董事会委员会与公司治理[J]. 谢增毅. 法学研究. 2005(05)
[10]股权设置与治理结构的冲突[J]. 何广文. 银行家. 2005(01)
博士论文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邓曦东.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及治理效率研究[D]. 于富海.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研究[D]. 郑立明.同济大学 2006
[4]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有效性问题研究[D]. 葛蓉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5]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 马忠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本文编号:3608337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战略意义
0.1.2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0.1.3 研究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0.2.1 关于合作金融的研究成果
0.2.2 关于合作金融股份制的研究成果
0.2.3 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
0.3 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构
0.4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1.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及评价
1.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历程
1.2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
1.3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的特征和评价
1.4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焦点、难点问题
1.5 本章小结
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然选择——股份制
2.1 国外合作金融演变的启示
2.1.1 信用合作的发源
2.1.2 德国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启示
2.1.3 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
2.2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造的现实障碍
2.3 农村信用社改革选择股份制的必然性
2.3.1 股份合作制的过渡性
2.3.2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积极意义
2.3.3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实践
2.4 省联社与管理者的博弈均衡
2.4.1 博弈模型的建立
2.4.2 博弈模型的经济意义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产权分析
3.1 产权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1.1 产权的含义
3.1.2 产权的基本特征
3.1.3 产权的功能
3.2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属性分析
3.2.1 股东视角下的产权主体缺位
3.2.2 管理体制视角下的产权主体缺位
3.3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
3.3.1 以美、英为代表的分散型股权结构
3.3.2 以日、德为代表的集中型股权结构
3.3.3 以中国为代表的垄断性股权结构
3.3.4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3.4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4.1 建立明确而稳定的产权制度
3.4.2 构建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3.4.3 分类选择适度的法人层级
3.4.4 调整和规范行业管理
3.4.5 健全和强化外部约束
3.5 本章小结
4. 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4.1 公司治理理论
4.2 农村信用社治理的特殊性
4.2.1 农村信用社治理中股东和经营者的博弈均衡
4.2.2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4.2.3 农村信用社委托代理关系的重塑
4.3 董事会治理
4.3.1 董事会的职能与模式
4.3.2 董事会人数及构成
4.3.3 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
4.3.4 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实践
4.4 农村信用社完善公司治理的重点
4.4.1 切实改进董事会治理
4.4.2 强化公司治理执行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
5.1 对省联社模式的几点认识
5.2 省联社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
5.3 省联社模式的缺陷
5.4 对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4.1 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自主管理的关系
5.4.2 清晰界定省联社的职责 #99.
5.4.3 省联社模式的改革思路
5.4.4 加强省联社内部治理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60年反思[J]. 蔡友才. 调研世界. 2010(10)
[2]农村合作金融理论与政策初探[J]. 桑铁柱,张冰冰.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09(06)
[3]破解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民有资本官营化”困局[J]. 穆争社. 金融研究. 2009(07)
[4]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困境与路径选择[J]. 何广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1)
[5]论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模式——理论依据、缺陷及实施建议[J]. 周素彦,周文平.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05)
[6]利益相关者董事会、外部监事会——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J]. 姜宝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7]银行管制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J]. 潘敏. 经济评论. 2006(02)
[8]走在十字路口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一个中期评估[J]. 陆磊. 南方金融. 2005(10)
[9]董事会委员会与公司治理[J]. 谢增毅. 法学研究. 2005(05)
[10]股权设置与治理结构的冲突[J]. 何广文. 银行家. 2005(01)
博士论文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邓曦东.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及治理效率研究[D]. 于富海.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研究[D]. 郑立明.同济大学 2006
[4]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有效性问题研究[D]. 葛蓉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5]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 马忠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本文编号:3608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60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