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高送转股票的市场效应与送转动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3:07

  本文关键词:高送转股票的市场效应与送转动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送转题材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概念炒作的热点之一,高送转股票的超额收益现象也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市场上投资者大多关心高送转公告的超额收益状况,而学术界同样关心股利政策与公司市场价值的关系。关于公司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西方学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至今出现了许多著名理论如MM理论、股利相关理论以及基于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股利理论,高送转作为股利政策的分支其形成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究竟高送转会带来怎样的市场效应以及它形成机理如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像是一个谜,一个亟待揭开的中国特色之谜。本文选取2013-2014年年报每10股送转10股以上共27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上市公司120家,2014年上市公司156家,2013年上市公司包括主板13家、中小板58家、创业板49家,2014年上市公司包括主板30家、中小板63家、创业板63家。在研究高送转公告的超额收益过程中,首先对两年数据进行总体研究,研究高送转的总体超额收益情况,其次,对2013年和2014年数据分别进行研究,由于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市场处于相对熊市,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市场处于相对牛市,通过2013年和2014年高送转公告的市场效应对比分析可以直观了解市场环境不同时高送转公告超额收益的差异情况,再次,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本文还对不同板块之间高送转超额收益差异进行研究,研究高送转公告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间的差异情况,最后,除了上述横向数据区分外,本文还对高送转程度不同的数据加以区分,分别研究了10股送转10股以上与10股送转15股以上的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的差异情况,从而达到了从横向上和纵向上综合系统性了解整个高送转公告的超额收益情况。除了对高送转公告的超额收益现象进行研究之外,在本文的第四章研究了高送转的动因,从而真正揭开了高送转公告的整个面纱,高送转的动因是什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导致高送转?本文通过logit模型回归验证了一些西方经典的股利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情况。通过对高送转超额收益以及送转动因的研究得出以下一些初步结论:第一,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当天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第二,在牛市中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当天平均超额收益率比熊市更高,事件窗口期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也相对更高。第三,高送转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个板块之间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特征,但是相对来说创业板更加容易取得超额收益。第四,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当天送转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平均超额收益率更高,事件窗口期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也更高。第五,通过高送转动因的实证研究发现西方的股利理论中股本扩张理论和最适合价格区间理论适用我国证券市场,股票股利的信号传递理论不成立。第六,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是送转股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的影响却不尽相同,每股公积金是高送转的充分必要条件,每股未分配利润是高送转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通过对三年内是否曾送转股票这一变量分析发现,曾经送转股票的上市公司更加容易继续高送转。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高送转公告的综合研究希望能够浅显的展示我国证券市场最新的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发展状况及一些影响结果,最后,本文通过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层的角度针对高送转股票炒作现象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高送转 超额收益率 股利政策 事件研究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第二节 高送转相关概念介绍11-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3
  • 第四节 论文框架和创新点13-15
  • 第二章 股利政策与文献综述15-25
  • 第一节 股利政策回顾15-18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8-25
  • 第三章 高送转预案公告超额收益的实证研究25-36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25-26
  • 第二节 实证研究方法26-29
  • 第三节 高送转预案公告超额收益实证研究29-36
  • 第四章 高送转动因研究及案例分析36-45
  • 第一节 高送转动因理论与logit模型介绍36-39
  •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39-40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40-42
  • 第四节 三联虹普高送转案例分析42-45
  • 第五章 总结、建议与本文不足45-49
  • 第一节 总结45-46
  • 第二节 相关建议46-47
  • 第三节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辉,赵春光;上市公司选择股利政策动因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5期

2 魏刚;非对称信息下的股利政策[J];经济科学;2000年02期

3 刘继红;试论股利政策对财务目标的影响[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04期

4 霍海泉,贺素文;股利政策探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邓永勤;试论股利政策的概念[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蒋宗传;上市公司怎样制定股利政策[J];交通财会;2002年12期

7 郭莉莉;股份制企业股利政策的选择[J];理论界;2002年06期

8 胡凯;股利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3年10期

9 沈琦;股利政策对股价的影响——以方正科技为案例[J];经济论坛;2003年09期

10 王海龙;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分析[J];金融纵横;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军;王平心;;股利变动、经营业绩与信号假设[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董艳;李凤;;管理层持股、股利政策与代理问题[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3 潘芳芳;;代理理论 过度投资、与股利首发——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4 许慧;;股权结构、“隧道”行为与股利政策——基于大股东控制权利益实现方式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志花;金莲花;;公司治理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詹姆斯·奥尔森;高展;白云霞;刘紫上;;盈余、盈余增长与价值[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劳兰s

本文编号:374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74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