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新中国货币政策框架70年:变迁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3-03-26 23:53
  本文从货币创造机制、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等五个维度,系统地回顾梳理新中国70年来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变迁,并着重探讨当前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特征。当前,基础货币创造机制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货币信用体系日趋复杂;货币政策多元目标之间易出现冲突,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过渡;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存,多种新型结构性工具的有效性仍有待实践检验;货币政策规则以削峰填谷式的相机决策为主,尚未形成明确的量化规则;货币政策传导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传导不顺畅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最后,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重大变化,分析了我国既有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四个方面的突出挑战,并分别从上述五个维度探讨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方向。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变迁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1949—1952年)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框架(1953—1977年)
    (三)计划与市场调节并存时期的货币政策框架(1978—1992年)
    (四)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框架(1993—2012年)
三、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及新特征(2013年以来)
    (一)基础货币创造机制发生结构转型,货币信用体系日趋复杂化
    (二)多元目标相机调整,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过渡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三)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存,新创设多种结构性工具
    (四)削峰填谷相机决策,尚未形成明确的量化规则
    (五)货币政策传导仍然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
四、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突出挑战与未来转型方向
    (一)货币创造机制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货币政策规则
    (五)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本文编号:3771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771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