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交通银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内部控制的历史由来已久,上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就已经开始被人们提及和认知,从内部牵制制度演变到管理与会计控制并重内部控制制度,再到三要素的内部控制结构论,再到成熟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最后发展到最新的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历经五个阶段发展至今,已成为所有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源以确保企业成功的工作板块。自《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以来,企业的内部控制一举成为投资者眼中的焦点,企业经营者更是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进一步发展从五要素扩展至八要素,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正逐步铺开,但风险却始终是各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警惕的对象。很少有人意识到风险往往也伴生着机会和收益,我们一直控制风险的同时却忽略了风险的二重性,不经意间丢掉了机会,甚至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投入过多的资源,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负担。银行业作为风险高发的金融行业,对于风险的管理始终走在所有企业的前沿,但在内部控制转向风险管理的阶段,银行的内部控制仍然沿用旧有的观念,仍未跳出内部控制防错纠弊的窠臼。自雷曼破产,新巴赛尔协议修订出炉,国际银行业特别是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重新整顿自身后,充分理解风险—收益原则的基础上毅然向风险管理的更高层次前进。然而我国五大国有银行按新的标准上市之后,却是惧于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始终裹足不前而不敢做出新的尝试。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选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的银行业作为研究的试验田,运用前沿的内部控理论来解析和重构银行的风险管理,形成一套适用于国内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标准,并用交通银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作为这套标准的试金石,验证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此标准与实践的对比发现问题,并依照此标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银行的运营提供可操作性改进建议。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实证法等研究方式,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国际经验进行比较并结合自己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理解,提出建设适合国内银行柜面业务条线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发掘的观点,并将相关思路和观点应用于交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的内控案例实证。研究发现:交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的内部控制仍停留在为控制而控制的阶段,内部控制目标与银行总体战略背离,风险管理未注重和考虑过风险—收益原则,而通过新设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其进行指导改进,且相应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扭转传统的内部控制偏见,将内部控制从企业外部要求转为企业内部要求,以管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内部控制,同时将针对于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解析分拆,形成适用于企业内部子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块,将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充分运用和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不仅可以将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具体企业的管理实践,更可以将这种方法延续下来为其他部门或企业运用与具现新的内控理论提供借鉴。总结起来本文提供了一种银行内控改进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控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损失风险和机会风险统一银行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需求,扩大的内部控制的内涵,将银行的外部需求(监管、市场)纳入到条线的内部控制要素中,建立适用于国有银行柜面业务条线既可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法律法规与行业监管)、市场竞争需求(客户满意度)又可以满足内部管理要求(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是新型内控在企业实践的思路和方法。银行的总体目标可以细化分解为各业务条线的具体工作目标,同样内部控制的改进也可以从具体业务单元甚至是单个的内控要素开始实施,由点及面逐步铺开,一是可以避免大跃进式的改革给银行带来冲击,二是可以通过小范围的试点摸清工作思路和程序,吸取相应的经验及教训。
【关键词】:银行柜面业务条线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0.42;F832.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12-15
- 1.2.1 研究对象选取12
- 1.2.3 研究方法12-13
- 1.2.4 研究思路13-15
- 1.3 文献回顾15-18
- 第二章 银行实施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制度基础18-31
- 2.1 内部控制理论18-23
- 2.1.1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18-20
- 2.1.2 内部控制的定义20-21
- 2.1.3 内部控制的演变及最新成果21-23
- 2.2 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实施23-27
- 2.2.1 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23-26
- 2.2.2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26-27
- 2.3 国内外典型案例27-31
- 2.3.1 渣打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27-29
- 2.3.2 建设银行某分行柜面业务内部控制体系29-31
- 第三章 银行外部监管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的耦合31-49
- 3.1 巴塞尔协议31-36
- 3.1.1 巴塞尔协议概述31-34
- 3.1.2 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计算方法34-36
- 3.2 新视角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36-41
- 3.2.1 风险的传统定义归纳36-37
- 3.2.2 对风险定义的新理解37-38
- 3.2.3 风险收益均衡38-39
- 3.2.4 风险管理的实质39-41
- 3.3 巴塞尔协议体系与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体系的融合41-49
- 3.3.1 巴塞尔协议与ERM框架中风险管理的差异41-42
- 3.3.2 新风险视角下巴塞尔协议与ERM框架的结合点42-44
- 3.3.3 如何在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条线搭建ERM框架44-49
- 第四章 交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内控现状及分析49-59
- 4.1 交行XX分行简介49
- 4.2 交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内部控制问题及成因49-59
- 4.2.1 柜面业务条线的内部控制环境50-51
- 4.2.2 柜面业务条线的目标设定与风险识别51-52
- 4.2.3 柜面业务条线的风险评估52-53
- 4.2.4 柜面业务条线的风险应对与控制活动53-56
- 4.2.5 柜面业务条线的信息与沟通56-57
- 4.2.6 柜面业务条线的监控57-59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59-64
- 5.1 改变经营理念,建设以风险管理为主体的企业文化59-60
- 5.2 改良履职评价体系,强化机会管理60-61
- 5.3 重塑风险评估机制,加入定量分析方法61-62
- 5.4 调整工作流程,简化繁冗的控制程序62
- 5.5 开辟新的信息渠道,扩大信息交互范围62-6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录67-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庆民;;借鉴国际先行经验 强化银行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J];新金融;2011年08期
2 安瑛晖;欧阳世伟;;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1期
3 金娟;;营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J];金融经济;2010年14期
4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基于112个企业案例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0年06期
5 焦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0年08期
6 王树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0年07期
7 袁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发展;2009年11期
8 刘关新;;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有效内部控制体系[J];经济师;2009年08期
9 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年05期
10 黄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月玮;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藏亚锋;基于操作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交通银行XX分行柜面业务条线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9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