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与其流动性风险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与其流动性风险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下,我国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商业银行迫切地需要通过业务创新来寻求新的盈利机会,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在此背景下,同业业务越发地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在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由最初的短期头寸调节工具演变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手段,其业务形式复杂多样,合作范围也由银银合作向银证合作、银信合作、银基合作等延伸。然而,我国同业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张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从发展动机上看,同业业务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是由于其低资本占用、规避监管的特点,商业银行往往以同业业务作为“外壳”实现变相的放贷,从而逃离信贷约束及监管限制,尤其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买入返售类业务更是如此,其盈利模式过于依赖期限错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随着同业业务链条的不断延伸,各金融机构的联系更为密切,风险很有可能在机构间进行传播并爆发系统性危机,而同业过度扩张也被认为是引发2013年“钱荒”事件的重要原因,可见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的联系之密切,因此,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系统地梳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同业业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同业业务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为我国同业业务发展提出对策建议。论文的结构框架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进行了说明,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这部分内容对同业业务及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流动性风险的生成机制、评估方法与管理策略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同业业务运作模式。第三部分对同业业务发展与流动性风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同业业务的发展动因与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现状,并结合现状,对二者的关系作出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以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进行验证,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到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并针对结论,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状况及流动性风险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同业业务存在比较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并且呈现出了“同质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创新型同业业务的发展延长了同业业务链条,导致风险传染效应加大,再加上相关监管措施的缺失,极易引发系统性流动性危机,因此给予以上风险因素,同业业务比重不宜过大,应该对其规模进行合理控制。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还会受到自身盈利性水平以及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而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因此,为解决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问题,既要调节现有业务结构、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又要为同业业务设置规模上限、完善监管体系,同时还要利用同业存单、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应对内外部因素变化带来的冲击。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论文的研究角度比较新颖,鉴于目前国内对同业业务的风险研究还比较少,而事实表明我国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已不容忽视,论文正是基于此,试图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梳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其次,论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国内对同业业务的分析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不足。最后,在对流动性风险的衡量上,论文克服了以往文献多采用静态指标进行分析的不足,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衡量,研究更加全面和完整。
【关键词】:商业银行 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1-1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3-16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16-17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框架结构16-17
- 1.4 创新与不足17-18
- 1.4.1 研究创新17
- 1.4.2 研究不足17-18
- 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理论基础与分析18-3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20
- 2.1.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界定及业务形式18-19
- 2.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界定19-20
-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关理论20-26
- 2.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生成机制20-22
- 2.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方法22-25
- 2.2.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25-26
- 2.3 同业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26-30
- 2.3.1 同业业务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26-27
- 2.3.2 同业市场发展水平与同业业务结构27-28
- 2.3.3 同业业务依存度及集中度大小28
- 2.3.4 基于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28-30
- 2.3.5 同业业务规避监管的特性30
- 2.4 几种主要的同业业务运作模式30-33
- 2.4.1 银信合作31
- 2.4.2 银银合作31-32
- 2.4.3 银证合作32-33
- 3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33-44
- 3.1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动因33-35
- 3.1.1 金融环境的变化33
- 3.1.2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差异33-34
- 3.1.3 同业业务自身存在的盈利空间34
- 3.1.4 监管驱动34-35
- 3.2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35-40
- 3.2.1 总体发展状况35-36
- 3.2.2 业务结构分析36-37
- 3.2.3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比较37-38
- 3.2.4 监管新规对同业业务的影响38-40
- 3.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40-43
- 3.3.1 基于流动性比例的分析40-41
- 3.3.2 基于存贷比的分析41-42
- 3.3.3 监管现状42-43
- 3.4 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关系现状分析43-44
- 4 同业业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44-53
- 4.1 样本、数据与变量选择44-46
- 4.1.1 样本与变量选取44-46
- 4.1.2 数据来源46
- 4.2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主成分分析法46-48
- 4.3 模型设计48-51
- 4.3.1 平稳性检验48-49
- 4.3.2 模型选择和构建49-51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51-53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53-59
- 5.1 结论53-54
- 5.2 对策建议54-59
- 5.2.1 对于缓解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问题的建议54-55
- 5.2.2 对于合理控制同业业务规模的建议55-57
- 5.2.3 对于内外部环境变化下同业业务发展的建议57-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旺;;企业流动性短缺的原因[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9期
2 李研妮;冉茂盛;;金融系统流动性及其风险的框架研究综述[J];预测;2012年01期
3 赵伟;;流动性短缺:又一个“中国式的”[J];浙江经济;2013年13期
4 ;流动性短缺[J];天津经济;2014年01期
5 王吉培;;流动性短缺与充裕的背后[J];金融博览;2014年02期
6 车嘉丽;;企业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年12期
7 夏新斌;曾令华;;我国宏观流动性的测度:1978~2010[J];统计与决策;2012年04期
8 汪宪祥;;流动性及流动性黑洞的国际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9期
9 肖崎;;流动性、杠杆率与金融稳定[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10 费方域;江鹏;陈笛霏;;银行体系内生流动性风险及监管理论评述[J];新金融;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岚;关注流动性 警惕“金融共振”链条风险[N];金融时报;2013年
2 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 林松立;流动性合理偏宽松水平将持续至明年[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管清友;“流动性之困”折射转型之难[N];经济参考报;2013年
4 太平洋证券 王保东;关注通胀下的流动性短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万勇;明年二季或出现流动性短缺[N];证券时报;2009年
6 记者 王宙洁;全球六大央行联手释放流动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陆振华;流动性之困源于金融系统欠缺市场化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8 史进峰;难道一切只是,错觉? 央行流动性预期引导机制反思[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贾林男;“流动性短缺”困扰中小民企[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10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高善文;A股市场何去何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薛小玉;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过剩与结构短缺的形成机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孙彬;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苏望;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波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赵文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收益权衡分析[D];天津大学;2003年
6 孙云辉;中国股市流动性风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曹元涛;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帅宇;中国宏观流动性测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2 刘双双;上市城商行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李怡萱;流动性黑洞形成机理与我国流动性风险防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文静;中美两国流动性重复逆转联动机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郭登辉;流动性冲击与我国宏观政策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东霞;日间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刘燕;流动性冲击下的系统风险与流动性救助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江芹;民生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秀丽;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机制及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郝鹏;中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与其流动性风险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43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