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关于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系统和消息冲击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7-01 15:04

  本文关键词:关于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系统和消息冲击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特征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构建研究金融集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构参数的校准和贝叶斯估计,政策实验分析发现:(1)降低金融从业人员所得税、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所得税和金融营业税有利于金融集聚,永久性税改政策有效性最强;(2)实施鼓励金融创新为主的战略,有效促进金融集聚;(3)金融中心建设的"消息冲击"会影响预期,国际金融中心能否如期建成显著影响金融集聚的规模和速度。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浙商银行发展研究部;上海海关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金融集聚 国际金融中心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14ZDA021)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MS1006) 2012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58) 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 上海财经大学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等项目资助
【分类号】:F832;F224
【正文快照】: *王宇,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郭新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浙商银行发展研究部;干春晖,上海海关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王宇,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经济管理学院,010021;电话:18701809619;E-mail:wy9230@163.com。作者感谢国家社科重大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运成,杨再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吴化斌;许志伟;胡永刚;鄢萍;;消息冲击下的财政政策及其宏观影响[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3 叶耀明,高平平;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经验借鉴[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张凤超,王亚范;关于区域金融成长的理性探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6 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干杏娣;新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策略与规划[J];上海金融;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希果;曾冬梅;;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黄树青;论京沪金融中心建设及北京的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管驰明;徐爱华;;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金融业集聚动态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4 彭小兵;杨雯雯;;金融业集群发展研究——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波;武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个问题[J];长江论坛;2004年04期

6 李正辉;蒋赞;;基于省域面板数据模型的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7 彭小兵;蒋静梅;;重庆金融业产业集群的现实基础:一个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8 逯进;张旭;王海涛;;青岛市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2009年11期

9 胡月晓,申红;我国金融机构的组织规模、空间分布与效率改进[J];金融论坛;2004年01期

10 乔建勇;李明生;;中部地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分析与比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英丽;;回归后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定位与发展对策[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明;苏晓凤;胡舒予;;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顾琼;由宗兴;李晓宇;;区域一体化趋势下辽中城市群货运体系整合[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焕;任燕燕;;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6 刘松林;龚承刚;李松华;;货币政策及其外生冲击传导——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7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8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9 殷波;;中国经济的最优通货膨胀[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10 崔慧霞;;空间结构转型与广东金融集聚机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樊鸿伟;浦东新区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晓;入世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地域及业务拓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祥;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晓莉;南昌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维花;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健生;南京构建区域金融中心:金融发展分析与潜力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晁倩;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沈岳敏;丰泰保险在鄂湘渝蜀新设分支机构选址的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韩霜;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宫映华;我国区域金融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及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俊;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t熲,

本文编号:506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506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