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配给与农业经济区域差异——基于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信贷配给与农业经济区域差异——基于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信贷配给 农业经济 区域差异 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摘要】:利用中国1978-2012年31个省市的数据,在分析农业信贷配给的地区差异变迁基础上,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剖析了农业信贷配给地区差异对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其诱因;农业信贷配给对农业经济地区差异影响的区制转换速度较慢;农业信贷配给的地区差异对农业经济的地区差异具有非线性的正向作用。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农业信贷配给 农业经济 区域差异 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二维空间的农户信贷配给异质规律研究》(7120300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房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1408085QG140)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收入分配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机制研究》(2013SQRW020ZD)
【分类号】:F832.43;F3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农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对缩小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具有重要意义。信贷资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应在实现基础产业的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0年05期
2 赵书海;;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GDP关系的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裴辉儒;;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基于1978—2007年31个省份的Panel Data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文收;吕德宏;;中国的农业资金与农业发展[J];北方园艺;2011年08期
2 丁忠民;冉光和;;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7期
3 吴ng超;;经济发展中的宏观金融效率问题——基于1981~2009年季度数据的考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4 刘忠群;黄金;梁彭勇;;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面板数据的再检视[J];财贸研究;2008年06期
5 秦建军;武拉平;;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J];财贸研究;2011年03期
6 刘杰;王定祥;;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经济效应——基于中部六省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刘杰;王定祥;;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经济效应——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高云峰;王子健;;西部地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J];西部论坛;2012年02期
9 阿依努尔·阿米尔汗;布娲鹣;;新疆财政农业支出、农业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胡志敏;郑向杰;;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空间财税政策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欣;星炎;;“西三角”经济圈农民收入与金融财政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陈秧分;但文红;;地方财政支农与农业生产效率改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锋;西藏农牧区现代金融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姜美善;小额信贷:影响、持续性和推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易小兰;农户贷款利率改革的福利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村璞;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一个非线性观点[D];西北大学;2011年
6 宋汉光;农业信贷效率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刘西川;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D];浙江大学;2007年
8 许玉晓;中国农业信贷制度运行效率评价及改革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丁忠民;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与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亮;WTO《农业协定》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琳;聊城市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昆明;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管雪丽;农村信贷与湖南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赵宗花;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孟娜;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失灵问题及其干预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周津宇;信贷约束条件下农民借贷对收入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覃基广;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白继山;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及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兰明英;城乡统筹视角下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年05期
2 陆大道,刘毅,樊杰;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3 林强;;我国农业信贷增长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朱建华;洪必刚;;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湖南实证[J];区域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5 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一个协整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6 季凯文;武鹏;;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中国农村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J];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7 陈吉元;邓英淘;姚钢;徐笑波;;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路[J];经济研究;1989年10期
8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9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10 姜作培;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机制[J];经济纵横;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丽;钱友文;;中国金融业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影响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11年12期
2 郑慧明;刘伟平;;福建农业龙头企业遭受信贷配给的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张静琦,古文威,朱疆;现代信贷配给理论评述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4 彭建刚;信贷配给论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5 朱恒鹏;公有制下的投资竞争和信贷配给[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黄树青;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8期
7 黄树青;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J];华南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8 刘明显,魏桦;关于信贷配给的产权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沈杰,张智光,何勤;面向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经济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年10期
10 张玉喜;信贷配给理论及其政策启示[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静;周宗放;霍学喜;;信贷配给突变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顾海峰;;信贷配给视角下我国金融市场的机理性缺陷及其治理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文婷;梁雪春;童玲玲;;信贷配给下农村经济体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西川;黄祖辉;程恩江;;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小民;走出银行的困境[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梁小民;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N];文汇报;2002年
3 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 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基金经理 韩贤旺;消失的市场[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特约嘉宾 杨思群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5 农行河北唐山分行 赵卫群 刘耀明;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6 记者 方烨;董先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推迟加息时点[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 魏凤春 王洋;流动性变数将影响今年市场走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谦;信贷配给的机制影响与制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松华;经济转轨中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叶光毓;我国区域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艳华;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任建军;信贷配给与区域经济发展[D];湖南大学;2010年
6 甘春开;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8 丁秀英;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征;信贷配给微观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翁舟杰;中国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民;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厉志华;银行业结构对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勇;我国农户信贷配给及其福利水平[D];暨南大学;2010年
4 彭志慧;信贷配给理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朱方圆;我国非均衡信贷配给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肖前进;现代信贷配给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波;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形成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智;信贷配给理论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张洁;转轨时期我国双重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方训;我国农村信贷配给及解决思路[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38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63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