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监管模式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金融监管模式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随着碳金融的兴起与发展,碳金融风险监管问题也日益重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是否应该对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单一碳金融综合监管部门。结果发现,虽然碳金融分业监管模式和独立综合监管模式各具优势,但从长期看,采用碳金融综合监管模式要优于分业监管模式。同时发现,由于我国目前基本制度支撑的缺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碳金融监管机构需要解决4个方面的制度支撑问题。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银行长春市分行新华路支行;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金融 综合监管 分业监管 制度经济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绿色经济实现路径——中国碳金融交易机制研究”(12&ZD05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13&ZD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12BJY160) 黑龙江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11B062)的资助
【分类号】:F832.1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低碳经济的兴起,“碳金融”一词应运而生。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1]2005年全球碳交易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陈冠伶;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李阳;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D];吉林大学;2013年
5 白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6 郗婷婷;REDD+机制参与碳交易的理论研究及路径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7 苏蕾;碳交易期货市场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郭福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李妍辉;论环境治理的金融工具[D];武汉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卫;;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中国发展;2010年02期
2 李东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新会计;2010年04期
3 王戈;;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新展望[J];黑龙江金融;2010年02期
4 李东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贵州农村金融;2010年03期
5 邹颖;;影响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J];新金融;2010年05期
6 孙阿妞;;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汉金融;2010年06期
7 李东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8 李瑞红;;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几点思考[J];开放导报;2010年03期
9 李东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马丽;;2010中国碳金融全景图谱[J];首席财务官;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弘;柴颖;;碳金融的法律促进[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2 杨艳;;碳金融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3 丁玉梅;刘应元;;发展碳金融 促进低碳经济[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4 慕丽杰;;低碳经济发展和碳金融体系的构建[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刘丽伟;;世界碳金融的区域效应及制约因素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邵四华;;积极探索碳金融发展模式 支持我市低碳经济发展[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7 王小磊;;碳金融与巴士快速交通[A];西南汽车信息:2010年下半年合刊[C];2010年
8 鲍文;;碳金融与经济低碳转型[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仲伟周;郭大为;仲云云;;基于碳金融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研究[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鲁娜;;内外环境下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能源金融研究组成员 博士 李丕东;碳金融:发展新能源的助推器[N];国家电网报;2009年
2 ;碳金融四大功能与四大问题[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飞 通讯员 李新龙 孙朝;武汉将打造碳金融中心[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郭凯;发展多层次区域性“碳金融”探讨[N];金融时报;2010年
5 记者 顾意亮;率先发展“碳金融”[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 李兵兵;通过量化社会激励机制来构建碳金融体系[N];光明日报;2011年
7 贺浪莎;碳金融发展前景广阔[N];经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潘永东;碳金融:未来全球金融博弈的战略性新领域[N];金融时报;2011年
9 记者 周轩千;碳金融:银行大有可为[N];上海金融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玺 通讯员 梅刚;内蒙古“碳金融”谋求破局[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兆东;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及防控[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善明;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张云;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程炜博;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客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强;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钱辰;中国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周卫锋;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韩琳慧;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王凤奎;论通过开发金融破解碳金融发展难题[D];吉林大学;2011年
6 牛慧;碳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博;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平飞;欧盟排放权交易体制下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淼淼;中国碳金融发展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柴佳;河北省碳金融产品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6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66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