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价格传递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7:23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价格传递效应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币汇率 汇率传递效应 中国出口价格 消费者价格
【摘要】:汇率代表着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为国际贸易往来提供了绿色通道。国内价格代表着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汇率与国内价格二者关系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认为,汇率与价格之间呈正相关变动趋势。当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上升时,其对内价值也应随之上升,即本国货币升值,国内价格下降,反之亦然。这种汇率对价格的影响关系即为汇率传递效应。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是完全的。即价格随汇率波动进行一比一的正向联动变化。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仅考虑购买力对汇率的影响,却忽略了汇率对购买力的反作用,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完善。然而,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时,国内物价水平并没下降,反而出现了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二者同时存在的现象。很显然,这一现象与国际经济学理论相悖。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国国内经济行情,实证分析汇率波动对价格的影响程度,以期制定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政策。本文基于汇率传递理论,理论分析汇率对价格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实证分析我国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国内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与之呈反向变动趋势。且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率要远大于其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率。出口商生产成本的提高可以提高我国国内价格;国内货币的流通量亦可影响我国国内价格;国际上的竞争压力对价格变动的解释程度略小;价格指数的上涨更多的是由于自身粘性。最终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市场化的利率政策,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汇率传递效应 中国出口价格 消费者价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前言7-12
- 0.1 问题的提出7-8
- 0.1.1 研究的背景7-8
- 0.1.2 研究的意义8
- 0.2 研究的目标和思路8-10
- 0.2.1 研究的目标8
- 0.2.2 研究思路8-10
- 0.3 研究的方法10-11
- 0.4 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11-12
- 0.4.1 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11
- 0.4.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11-12
- 第1章 汇率传递的文献回顾及评析12-17
- 1.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12-15
- 1.1.1 汇率传递的理论研究12-14
- 1.1.2 汇率传递方法研究14-15
- 1.2 国内研究动态15-16
- 1.2.1 我国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的研究15
- 1.2.2 我国汇率的传导机制研究15-16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16
- 1.4 本文研究视角的提出16-17
- 第2章 汇率传递的理论基础17-24
- 2.1 一价定律17-18
- 2.2 购买力平价理论18-19
- 2.2.1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18
- 2.2.2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18-19
- 2.3 汇率不完全传递的理论基础19-23
- 2.3.1 依市定价理论19
- 2.3.2 产业组织理论19-21
- 2.3.3 价格粘性21-22
- 2.3.4 沉没成本22-23
- 2.4 汇率传递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23-24
- 第3章 汇率变动对价格传递效应的理论分析24-31
- 3.1 汇率变动对价格影响的传导机制24-26
- 3.2 汇率变动对价格影响的理论模型26-28
- 3.2.1 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的理论模型建立及分析26-27
- 3.2.2 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影响的理论模型27-28
- 3.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价格影响的传导机制28-31
-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31-48
- 4.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31-39
- 4.1.1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研究31-34
- 4.1.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34-35
- 4.1.3 格兰杰因果检验35
- 4.1.4 协整关系检验35-37
- 4.1.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37-38
- 4.1.6 方差分解分析38-39
- 4.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39-48
- 4.2.1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研究39-42
- 4.2.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42-43
- 4.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3
- 4.2.4 协整关系检验43-44
- 4.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44-46
- 4.2.6 方差分解分析46-48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8-52
- 5.1 本文研究的结论48-49
- 5.2 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49-51
- 5.3 本文的研究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本文编号:943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94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