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研究
【摘要】:运用经济区位熵和面板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区位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市场因素对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为此,应加强对西部区域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改善西部区域的投资环境,加强西部区域人力资本投入,加快西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西部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
【基金】:国家民政部项目“区域差别对民政政策创制的影响研究”(MZ-2015-QY)
【分类号】:F832.6;F1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支持内陆地区的“三线”建设,促进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种增长主要以内部拉动为主。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扶持沿海地区发展,西部区域劳动力、企业大量地转移到沿海地区。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区位优势,内资和外商共同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2 陈相森;王海平;仲鑫;;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钟业喜;陆玉麒;;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热带地理;2010年03期
4 张谐韵;;区域失衡、内生发展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鹰;王克林;文先明;;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2 金晓斌;易理强;王慎敏;周寅康;;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3 吴威;陈雯;曹有挥;;过江通道建设对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4 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5 尹锴;朱亮;王强;袁超;;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形势及其发展战略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6 汪志;焦华富;郇恒飞;;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1期
7 钟业喜;陆玉麒;;基于不同地貌单元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6期
8 邱婧;涂建军;王素芳;张红梅;邓聪;;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机制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1期
9 曾懿亮;谢康佳男;;劳动回报率对FDI的作用效应分析[J];北京金融评论;2013年02期
10 张亮;;财政分权、行业特征与地区行业引资结构[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唐国兴;徐剑刚;;引进外资和我国产业发展的二元化现象[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高鹏;何丹;;长江经济带水路运输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琨;FDI与经济增长[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喻东;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调控机制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张亮;金融市场发展、劳动市场不完全与外商直接投资[D];南开大学;2013年
4 袁枫;环境规制与FDI非均衡增长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石美生;在华FDI空间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冯献;长江流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空间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7 赵德昭;二元经济结构下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张宓之;区域要素集聚、空间效应与企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君;FDI在华区位选择与区位演变趋势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沈露威;我国有效专利区域分布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亚坤;跨江通道建设对区域生态景观格局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蒋亚东;豫鲁苏皖省际边缘区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7 章晓娟;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
8 张蕾;FDI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西献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旺胜;;FDI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非均衡性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0期
2 金雪军;金建培;卢佳;;中国FDI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3 田毅鹏;;20世纪下半叶日本的“过疏对策”与地域协调发展[J];当代亚太;2006年10期
4 李国平;陈晓玲;;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5 刘峰,马金辉,宋艳华,李粉玲,马交国;基于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6 贺灿飞,梁进社,张华;北京市外资制造企业的区位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7 贺灿飞;潘峰华;孙蕾;;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8 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J];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9 盛广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10 万家佩,涂人猛;湖北省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战略[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华;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分析[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年06期
2 付桂生;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4年01期
3 ;京、津、沪、穗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明显[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03期
4 孙霞;;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及对策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司金銮;胡章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协调对策创新——以江苏为例的实证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代琳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8期
7 高鸿鹰;武康平;;“集聚中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程度变化[J];生产力研究;2007年16期
8 杨晓波;;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剖析——从制度视角观察[J];山东经济;2007年06期
9 杨冬梅;;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制度解析[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10 胡章俊;;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英;李世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世英;;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伟;;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韦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5 赵映慧;修春亮;;振兴东北前后哈尔滨市下辖县经济发展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春梅;吴启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政治周期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沈正平;翟仁祥;;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协调研究——兼与鲁南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比较[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杜瑜;徐建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R/S分析——兼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建辉;北京条约不会考虑国家经济发展差异[N];法制日报;2012年
2 朱厚泽;非公经济发展差异直接影响改革深度[N];发展导报;2001年
3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王健;“总部经济”魅力何在?[N];南京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程小旭;总部经济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5 杨再平 何勤华;会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做强县域经济[N];四川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朱志升 特约记者 严鹏举 通讯员 范银菊;温宿经济综合实力一路走高[N];阿克苏日报;2009年
7 李乐;“换届经济 ”预热 “第三梯队”集体发力[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记者 陈玮;兰州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近八成[N];兰州日报;2012年
9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主持 于勇;中国经济是否回升看东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王式跃;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黄晖;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小芳;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2 卢丽春;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3 魏彦锋;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小勇;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5 纪誉;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虞囝;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耿伶玉;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立锋;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左聪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0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97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