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3:43

  本文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竞争力比较 综合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态势明显,国际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贸易开始往知识和技术方向密集,教育服务贸易的频率也在国际上有所提高。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从比重、贸易方式和内容上看,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呈日渐上升和丰富状态,这引发了各国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重视并加入贸易行列。而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并不均衡,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分布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而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额较大的贸易逆差。中美两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存在差距毫无异议,但鲜有研究通过数据及指标表现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水平和层次,并系统归纳两国学科实力和特色、留学生层次等深层影响原因。因此本研究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理清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四种主要途径的发展特征,其中留学生境外消费和合作办学形式的商业存在为主要分析对象,旨在找出中美两国在该类贸易的现状差异及问题所在;其次,测算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从竞争规模和结构出发,分别计算中美两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优势(TC)、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并引入他国相应数据作为参照指标,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竞争分布,明确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层次归属和差异;最后也是本文重点,基于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影响因素剖析法选取量化指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别从科研能力、人力资本投入、信息技术水平、质量配套支持、教育财政投入、政策法规支持等因素分析钻石模型的六个方面,并选取中美两国对外办学经典案例深入研究,从而发现我国长期的竞争力水平及潜在问题;且对今后该贸易类型的竞争力研究从切入角度到多层面多领域的结合提出展望建议。这将有助于我国发挥比较优势,结合他国成功经验进行高层次留学生培养、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教育输出能力;对我国高校而言,旨在服务其高水平办学目标,使其教育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立稳脚跟。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竞争力比较 综合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1;F746.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8-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13-15
  • 第2章 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15-20
  • 2.1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界定15-17
  • 2.1.1 学术界对教育服务贸易的定义15
  • 2.1.2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教育服务贸易的界定15
  • 2.1.3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概念和提供形式15-16
  • 2.1.4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差异特征16-17
  • 2.2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界定17-18
  • 2.2.1 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内涵17
  • 2.2.2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特质17-18
  • 2.3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18-20
  • 2.3.1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18
  • 2.3.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8-20
  • 第3章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比较分析20-30
  • 3.1 中美境外消费贸易现状比较-留学生教育20-24
  • 3.2 中美商业存在贸易现状比较-境外合作办学24-26
  • 3.3 中美跨境交付贸易现状比较-跨国远程教育26-27
  • 3.4 中美自然人流动贸易现状比较27-29
  • 3.5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评估30-39
  • 4.1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选取30-31
  • 4.2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比较31-37
  • 4.2.1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比较33-34
  • 4.2.2 贸易竞争优势指标比较34-36
  • 4.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比较36-37
  • 4.3 本章小结37-39
  • 第5章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39-54
  • 5.1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选取39-40
  • 5.2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生产要素比较40-43
  • 5.3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需求要素比较43-44
  • 5.4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比较44-46
  • 5.5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院校战略、结构和竞争比较46-50
  • 5.5.1 美国对外合作办学案例启示46-48
  • 5.5.2 中国对外合作办学案例启示48-50
  • 5.6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政府因素比较50-52
  • 5.7 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机遇要素比较52-53
  • 5.8 本章小结53-54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4-56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研究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升,杨志祥;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陈文芳;;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赵宓;;教育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柴燕肖;;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4期

5 卢永红;;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8期

6 王佩军;上海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历史机遇、潜在优势和前景展望[J];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07期

7 马玉女;教育服务贸易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张向丽;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9 傅松涛;杨晓锋;;中美教育服务贸易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刘晓琴;;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特点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应对措施[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草蝶;;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孝柏;;我国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困境与对策[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3 郎凤凤;;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建议[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凌学岭;;中国留学服务贸易现状、结构分析和政策建议[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通模;;对中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机遇与挑战的一些思考[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 李芳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提升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N];光明日报;2008年

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张民选;新浪潮跨国教育服务贸易[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全国政协委员 张杰庭;鼓励民办学校参与竞争 提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N];人民政协报;2012年

4 ;关于WTO教育服务贸易的背景资料[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通讯员 林静 记者 陈耀;大理学院将参加昆交会进行教育服务贸易推介[N];大理日报(汉);2007年

6 林志华/孟鸿伟法国巴黎报道;当今世界教育热点追踪[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莹;教育贸易逆差太大了![N];科技日报;2012年

8 管西亮 郭娇;整体谋划教育开放政策,,时不我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罡;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何穆彬;入世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佩琬;促进中泰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蒋达利;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曲军朋;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识别[D];江苏大学;2016年

4 杨妮;新疆教育服务贸易与新疆教育资源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周振;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姬晏敏;中澳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7 陈晓佳;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8 陈晓佳;中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9 金陶陶;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玄晶晶;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1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71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