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供销合作社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15:33
本文关键词:婺源县供销合作社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婺源 供销合作社 合作经济组织 改革发展 互联网+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大问题,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连续13年关注“三农”问题。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国最庞大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历史上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提供了巨大的作用,是“三农”政策执行的重要载体。随着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供销合作社的深入改革。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供销合作社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强调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提出了改革发展的目标。现阶段研究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发挥供销合作社惠农载体的作用,以及确定新时期发展定位问题。本文通过婺源县供销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结合罗虚戴尔原则、现代农业产业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以及科学发展理论等,采用文献分析、调查访谈、规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经验,深入剖析婺源县供销社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探索。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发现婺源县供销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经营状况不佳;(2)网点优势未发挥;(3)人员老化,缺少后备力量;(4)专业合作社联合度不高,组织不完善。2.制约发展因素有:(1)职能定位不清,社企不分;(2)改革缺乏信心与主动性;(3)扶持力度小,组织协调不佳。3.政策建议有:(1)明确职能,优化机构;(2)转变观念,转变思想;(3)组织协调,大力扶持。4.新时代供销社的发展方向有:(1)创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2)服务农村产业发展;(3)“互联网+”时代下,供销合作社发展新思路。本文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最新发展要求,做出的结论,希望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婺源 供销合作社 合作经济组织 改革发展 互联网+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5
- 1.2.1 国外相关研究9-11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1-14
- 1.2.3 研究评述14-15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16-17
-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17-23
- 2.1 供销合作社的性质17-18
- 2.2 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与服务体系18-20
- 2.2.1 供销社的组织机构18
- 2.2.2 供销社的服务体系18-20
- 2.3 理论依据20-23
- 2.3.1 罗虚戴尔原则20-21
- 2.3.2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理论21
- 2.3.3 集体行动理论21-22
- 2.3.4 科学发展理论22-23
- 第三章 婺源县供销合作社现状分析23-28
- 3.1 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23-24
- 3.1.1 供销合作社历史沿革23-24
- 3.1.2 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经验24
- 3.2 婺源县概况24
- 3.3 婺源县供销合作社概况24-25
- 3.4 婺源县供销社现有改革尝试25-28
- 3.4.1 打造“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25-26
- 3.4.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27
- 3.4.3 参与农村金融服务27-28
- 第四章 婺源县供销合作社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28-34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28-31
- 4.1.1 经营状况不佳28-29
- 4.1.2 网点优势并未发挥29-30
- 4.1.3 人员老化,缺少后备力量30
- 4.1.4 专业合作社联合度不高,组织不完善30-31
- 4.2 制约因素31-34
- 4.2.1 职能定位不清,社企不分31-32
- 4.2.2 改革缺乏信心与主动性32
- 4.2.3 扶持力度小,组织协调不佳32-34
- 第五章 对策建议34-40
- 5.1 改革对策34-36
- 5.1.1 明确职能,优化结构34-35
- 5.1.2 转变观念,解放思想35
- 5.1.3 组织协调,大力扶持35-36
- 5.2 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新方向36-40
- 5.2.1 创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36-37
- 5.2.2 服务农村产业发展37-38
- 5.2.3 “互联网+”时代下,供销合作社发展新思路38-4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影;徐明;;提升“新网工程”发展路径的探析——以安徽省供销社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9期
2 陈楠;郝庆升;;发达国家粮农生产经营组织化模式比较及在中国的适用性[J];世界农业;2012年01期
3 孙艺军;;两岸农村金融比较与借鉴——全国供销社系统赴台湾考察报告[J];中国农资;2011年12期
4 李慧;;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综述[J];改革与战略;2009年03期
5 郭翔宇;;论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6 袁平红;武云亮;;论以供销社为依托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模式[J];特区经济;2007年09期
7 申勇;;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5期
8 方鸣;;基层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及现状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9 周志太;供销社的再造与农村经济的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刘银国;论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10期
,本文编号:1094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9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