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际分工视角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研究及均衡增长路径探索
【摘要】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贸易发展以产业增长为条件,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大量学者认为推动服务业增长的相关政策会相应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推动贸易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2000年到2009年全球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而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9.9%,服务贸易增速快于服务产业增速。此外,美、澳、韩等国也都在十年间经历了一个由服务产业发展速度更快,到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更快的变化过程。本课题的理论着眼点在于,哪些因素在市场开放过程中使服务贸易快于产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研究既是将新-新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拓展,又是将内生增长理论在开放经济方面与贸易理论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持续的世界经济失衡引发了全球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全球经济良性循环和各国利益均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长期维持的两大基石。从结构上看,我国经济再平衡的关键在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比重的提升;从政策效果上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关键点是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互作用的传递机制。在新的服务业国际分工体系内,随着服务提供流程的进一步细分化和服务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如何加强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互配合,协调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全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导论和第一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案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界定。进而回顾了文章研究所涉及的增长理论、服务贸易理论和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等。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包括第二章到第六章。第二章首先通过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层面的数据探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2000年以来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原因。研究发现:科技创新、FDI和制度变革是造成服务贸易快于服务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三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共同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产生影响,使服务贸易快于服务产业的发展。第三章到第五章则分别研究科技创新、FDI和制度变革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其中,第三章通过构建动态贸易结构模型,并运用行业层面的相关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FDI、服务贸易波动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在均衡增长路径上服务业增长与服务贸易发展正相关;(2)FDI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服务市场开放度和FDI外溢性作用力大小的比较;(3)由FDI导致的服务业市场结构变化会减弱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第四章通过扩展Grossman-Rossi-Hansberg模型,并运用行业层面的相关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静态上,技术进步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不同外包形式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不同分离技术的相对进步程度;(2)动态上,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技术密集度;(3)通讯技术和服务业R&D投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推动服务贸易更快的发展。第五章本文通过扩展货币一体化模型,并运用行业层面的相关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了区域货币一体化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区域货币一体化会通过降低隐性贸易成本促进服务贸易发展;(2)区域货币一体化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负相关;(3)货币一体化效应对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开放度较弱的国家影响更大。第六章回归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行业层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内部各部门发展水平与贸易结构的相关性。特别是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对贸易结构的基础作用及贸易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牵引作用,从增长和结构两个维度揭示了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产业与贸易的发展变化关系。第三部分是福利分析,包括第七章。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差异决定了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区别,本章选取中国和印度的软件行业探讨内向型和外向型发展模式对社会福利,也就是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软件产业外包业务在短期内对印度和中国服务业相对工资水平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印度软件业这种外向型发展模式的作用更大。但在长期则对中国这种内向型发展模式影响更大。第四部分是政策体系的构建,包括第八章。首先从整体和重点行业两个层面对协调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推动我国服务业健康、平衡增长提出政策建议。然后,对我国参与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提出政策建议,特别是基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角度对区域金融合作的方式提出建议和设想。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1)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研究资本跨国流动与技术外溢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影响。无论是新新贸易理论中的服务外包研究,还是新增长理论中的开放经济模型,都没有将FDI和技术进步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研究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程度和演变路径,这也是现有研究体系的缺陷。本文将两者纳入同一个动态贸易结构模型中,考察动态路径上资本跨国流动和技术外溢的作用机制。(2)扩展Grossman-Rossi-Hansberg模型,用以分析新国际分工体系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规律。新新贸易理论的外包模型并没有考虑服务贸易的特殊性,特别是没有将服务在生产与消费上进行分离的成本纳入模型。本文扩展了经典的Grossman-Rossi-Hansberg模型,借鉴其通信成本的设计以外,在模型中加入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分离成本,使其更符合服务提供过程的新特征。(3)在研究方法上,将服务外包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化。本文借助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方法,将传统的服务外包模型置于一个两国开放框架内,进而在一定的参数区间内,考察在一条平衡增长路径上FDI和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这是将服务外包模型动态化的一种创新尝试。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服务可贸易性研究
对于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研究以服务可贸易性问题为基础和起点,服务的可贸易性取决于服务经济形态中服务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一方面表现在服务业的工业化趋势,即服务业脱离制造业独立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服务的可贸易性增强及相应的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中重要性提高(Markusen J., 1989)。服务产品自身的两大特点,无形性及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决定了服务的可贸易程度低于有形产品。但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性规制的放松,服务的可贸易程度迅速提高。
一、可贸易性研究
陈宪、殷凤、韩太祥(2010)将“可贸易性”的概念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看,“可贸易性”是指可参与交易的程度,属于普遍意义上的市场交换范畴,包括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狭义的理解,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可贸易性”则是指可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属于国际经济学范畴。对可贸易性问题的讨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此时基本沿用了古典经济学的假定,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所有的最终产品是可贸易的,而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则是不可贸易的(Roger K., 1973)。该阶段的研究还没有将可贸易性问题上升的理论高度,仅仅是在讨论比较优势问题前对不可贸易要素作出说明。
..............
第二节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研究
一、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基础的视角
作为服务贸易理论的核心之一,服务贸易基础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重点。但如何围绕这一核心,构建相对完整的服务贸易理论体系,理论界存在两种选择:一种是依据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和特点,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出相对独立的服务贸易理论;另一种是将传统商品贸易理论加以延伸,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一)对传统理论的修正以适用服务贸易。
早期研究试图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以解释服务贸易。Melvin J.(1989)详细分析了把生产者服务纳入标准 H—O 模型的问题,笔耕文化推荐期刊,结果表明引入生产者服务并不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框架。其他一些学者也尝试将服务要素置入比较优势框架内对服务贸易进行探讨,并认为无需引入新的模型解释服务贸易(Slobodan D., & Kierzkowski H., 1989)。Falvey & Gemmell(1991)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时确实发现,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近期对一国本身具有的比较优势与特定服务部门竞争力关系的研究(Kikuchi T. & Long N., 2011;殷凤,2010;何伟,2011)也是将服务贸易纳入比较优势框架的努力。
..........
第二章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国际比较
在各年均值方面,样本国家的CRt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所有样本国家 2000 年以来的服务出口增速都快于产业增速,服务贸易发展明显快于产业增长;第二,发达国家服务产业的增长都慢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都低于 7%的增长水平,而中国和爱沙尼亚的年均增速均却超过 10%的水平,可见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限制性壁垒,产业增长对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没有显现;第三,贸易与产业的相关性方面,爱沙尼亚和澳大利亚两国的产业和贸易相关度比较高,CRt分别是 1.5 和1.3。而中、韩两国的CRt较低,均达到 2 左右.
..............
第二节 技术创新:服务可贸易性的提高过程
服务的定义是不可存储的流量。由此,贸易距离等传统上对服务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的作用因素在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形式的贸易成本中占比较大(Elisabeth,Christen & Francois,2010),是服务贸易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也使得许多服务在贸易成本的限制下成为理论上非可贸易的服务,例如医疗、法律、信息服务等。相应的,这些行业会出现产业增长远远快于贸易发展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技术创新使服务提供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服务贸易的传输方式被通讯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通讯技术实现远距离传输,距离不再是服务提供条件的限制之一。
............
第三章 服务提供全球化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26
第一节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27
第二节 资本跨国流动的影响.............................32
第三节 市场结构变化的影响........................36
第四节 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39
第四章 服务提供片段化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51
第一节 模型基本假设与求解...........................51
第二节 不完全分工条件下的企业外包决策.....................52
第三节 不完全分工条件下服务业资本跨国流动..................55
第四节 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58
第八章 我国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
第一节 加强我国自身服务业增长与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政策体系建设
一、总体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经济增长、FDI 外溢效应和贸易波动的动态贸易结构模型,分析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错位的形成机制,重点研究了新国际分工体系下,服务业市场开放对两者相关性的影响。该模型的建立是将增长理论、要素流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相融合的尝试,采用动态优化方法分析全球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并提出了微观工具嵌入宏观框架的全新分析视角。实证研究部分,通过来自 12 国60 个服务行业 11 年数据的分析,支持了上述理论逻辑体系。服务市场开放对服务业增长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作用机制对政府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的协调性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之间的传导机制会由于外资政策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确定性随之增加。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针对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贸易结构优化的协调推进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建立我国服务业外资、产业和贸易政策协调机制。外资政策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与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时要分析其所具有的外溢性,以及对产业和贸易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我国目前倡导在服务业方面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水平,具有更大外溢性的 FDI 会在短期内造成产业发展快于贸易发展的情况,相应产业与贸易政策的力度就需要提前调整。
.............
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经历了三次浪潮,而中国参与区域一体化的步伐却十分缓慢,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就更为滞后。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中国除了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论坛之外,既没有参加过任何区域贸易或经济安排,也没有与周边国家缔结任何双边自由贸易或投资协定。直到 2001 年,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才和东盟达成共识,开始筹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经贸战略的转型。之后,中国在战略层面意识到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并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合作。
参考文献:
[1] 裴长洪,杨志远. 2000年以来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增长速度的比较分析[J]. 财贸经济. 2012(11)
[2] 陈万灵,任培强. 服务贸易配置要素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实证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5)
[3] 赵永亮,张捷. 工业与服务业非均衡发展研究——服务业会走向Baumol陷阱吗?[J]. 财贸经济. 2011(06)
[4] 何伟. 运输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构成及变迁——基于美中两国1992-2008年贸易数据的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11(02)
[5] 姚战琪. 工业和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0(07)
[6] 殷凤. 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及其稳定性分析[J]. 财贸经济. 2010(06)
[7] 顾国达,周蕾. 全球价值链角度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方法[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05)
[8] 殷凤,陈宪. 中国及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08(10)
[9] 程大中. 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管理世界. 2008(09)
[10] 江小涓. 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J]. 经济研究. 2008(02)
本文编号:10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