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网络关系与在线口碑贡献: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12:24

  本文关键词:网络关系与在线口碑贡献: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实证研究 出处:《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网络 网络关系 在线口碑 社会影响


【摘要】:在线口碑是消费者发表在互联网上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评论,已有的研究显示在线口碑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存在重要影响,正面口碑能够提升产品或服务的销量,而负面口碑则会对销量存在不利影响。正是基于在线口碑的广泛存在性和巨大的影响力,业界和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随着对口碑研究的逐渐深入,目前研究问题逐渐从在线口碑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转变为那些因素会导致在线口碑的产生,即由在线口碑的"后果"转变为"前因"。哪些因素会促使消费者贡献在线口碑,以及贡献什么样的口碑,这些问题回答对于企业运用口碑为自身经营服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而也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在线口碑的探讨离不开社会网络,因为很多在线口碑平台都包含有社交网络的部分(例如微博、微信),消费者的行为也自然而然受到了社交网络的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考查的是网络关系对消费者口碑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影响理论(social impact theory),我们认为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中建立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存在(socialpresence),与传统的社会存在不同的是,这种社会存在是虚拟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体现,网络关系会激发消费者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动机,通过贡献在线口碑来表现自我,树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具体来看,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网络关系时,其会贡献更多的在线口碑(volume),因为口碑的频次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当网络关系触发更强的自我展示动机时,消费者会更愿意借助口碑来表达自我。从口碑的效价(valence)来看,更强的自我展示动机会导致口碑效价更低,这是因为负面的口碑会被感知为更客观,更有见地。此外,网络关系与口碑行为的关系还受到了关系的时间距离(从关系建立的时间点到当前的时间点的时间长度)以及关系的强度的调节作用,时间距离越短、强度越强的关系会对口碑数量和口碑效价产生更强的影响。通过搜集美国购物点评网站Epinion.com中的实证数据,我们发现关于口碑数量的假设得到完全验证,但是关于口碑效价的假设则得到部分验证。
[Abstract]:Online word-of-mouth is a review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ublished by consumers on the Internet. Existing studies show that online word-of-mout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onsumers' purchase decisions, and positive word of mouth can improve the sales of products or services. The negative word of mouth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ales volume. It is based on the widespread existence of online word of mouth and huge influence,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a to its research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word of mouth research.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online word-of-mouth will gradually change from what kind of influence to those factors will lead to the generation of online word-of-mouth. That is,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online word of mouth to "antecedent." what factors will cause consumers to contribute online word of mouth, and what kind of word of mouth.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for enterprises to use word of mouth for their own business service, therefore, it is also the core issue of this study. The discussion of online word of mouth is inseparable from social network. Because many online word-of-mouth platforms contain parts of social networks (Weibo, WeChat, for example), consumer behavior is naturally influenced by social networks.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relationships on consumers' word-of-mouth behavior, based on social impact the theory of social impact. We think that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by consumers in the social network is a typical social existenc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his kind of social existence is fictitious. As a kind of embodiment of social existence, network relationship can stimulate consumers' self-presentation self-presentation motivation. By contributing online word of mouth to express yourself and build up your image in others. Specifically, when consumers have more online relationships, they contribute more online word of mouth volume. Because the frequency of word of mout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self-presentation, when a network relationship triggers a stronger motivation for self-expression. Consumers will be more willing to use word of mouth to express themselv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iter of the word of mouth, a stronger self-display motivation will lead to a lower price of word-of-mouth. This is because negative word of mouth is perceived as more objective and insightfu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relationship and word-of-mouth behavior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time distance (from the time point when the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to the time length of the current time point)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shorter the time distance is, the shorter the time distance is. The stronger the relationship will have a stronger impact on the number of word-of-mouth and the titer of word-of-mouth. By collecting empirical data from Epinion.com, an American shopping review site. We find that the hypothesis about the number of word-of-mouth is fully verified, but the hypothesis about the titer of word-of-mouth is partly verified.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24.6;F274;F713.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华;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动因与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2期

2 宝贡敏,余红剑;关系网络与创业互动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3期

3 卢东斌;李文彬;;基于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4 马端辉;社会资本与企业网络竞争力的相关研究[J];经济论坛;2005年02期

5 朱凯;;有效管理网络关系,促进品牌战略实施[J];商场现代化;2010年28期

6 李维安;信息与组织革命的产儿──网络组织[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3期

7 余红剑,宝贡敏;关系网络如何支持高技术型创业[J];科学与管理;2004年05期

8 陈学光;徐金发;;网络组织及其惯例的形成——基于演化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9 代文锋;;浅析网络广告[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1期

10 余红剑;;基于关系品质视角的企业外部网络关系潜在功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廖貅武;李垣;;网络组织的演化边界[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彭正银;包凤耐;;网络嵌入的文献述评与发展动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赖红波;王建玲;;新浙商转型与第二次创业:基于网络关系重构的视角[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4 常涛;杨榴晶;;促进创新绩效的网络组织治理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张伟峰;;自组织、创新网络和路径创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6 侯仕军;;全球化时代的华商网络:机遇、挑战及创新[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刘东;;回应企业网络对经济学的挑战[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宋奕勤;;网络广告浅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田雪莹;蔡宁;;企业协同NPO与竞争优势的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晓光;;基于复杂网络的产业链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宵四;网络 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N];江淮时报;2005年

2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袁岳;在网络社区中营销[N];经理日报;2009年

3 记者 方圆;网络游戏 网络关系成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何屹;虚拟世界研究验证人类互动理论[N];科技日报;2010年

5 马文彬;网络组织对企业战略的挑战[N];安徽日报;2005年

6 华东理工大学 赖红波;重构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突破转型瓶颈[N];消费日报;2011年

7 军事科学院 吕晶华;网络合作:中美新的利益交汇点[N];解放军报;2013年

8 本版编辑 王玉龙 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何海江;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河南省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 冯砚国;“网络成瘾”有哪些表现?[N];新乡日报;2009年

10 王明文 张楠楠;加强网络法治建设[N];吉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留华;复杂网络上Kuramoto模型爆炸式同步相变的统计物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黄海昕;主导行为、网络嵌入与子公司成长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刘清华;企业网络中关系性交易治理机制及其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磊;制造网络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冯文娜;网络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喻红阳;网络组织集成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涂锦;B2B网络协调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闫莹;基于合作竞争的网络组织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余红剑;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品质、内部能力与成长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香;创业网络与新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2 汪舒;社群网络与粉丝消费行为[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迪;军人群体人际沟通网络及结构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周玲玲;网络使用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胡琴;大学生休闲无聊与感觉寻求、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程;基于旅游信息的网络社区划分[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杰;大学生自尊与网络关系成瘾的关系: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海璐;嵌入视角下网络组织治理模式与效能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孙静;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10 李一凡;高中生网络欺负行为与自尊、抑郁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9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409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