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作为消费对象的后现代主义广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15:49

  本文选题:后现代主义广告 切入点:消费逻辑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信息过载、注意力稀缺的当代社会中,如何赢得目标受众的关注,是所有广告人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注重传递产品信息的传统广告不同,后现代主义广告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契合消费者内心的意识形态,塑造了符合其目标受众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品牌形象,潜移默化地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本文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依据,从社会现象着手,探究当代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挖掘后现代主义广告的创意原理,揭示其独特的文案风格与视觉呈现,以及隐藏在其外在风格下的深层内涵——意识形态层面的沟通技巧和“陌生化”的创意手法,以期为广告业界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后现代主义艺术和意识形态的理论为依据,对后现代主义广告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清晰界定。第二部分,从四个层面深入剖析后现代主义广告“被消费”的意义。首先,对广告被消费的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消费社会的理论,分析后现代主义广告中的消费逻辑。最后,分别从后现代主义广告的美学特征和意识形态与受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的两对关系入手,对后现代主义广告受众的消费本质进行探究。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陌生化”的原理探究后现代主义广告中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和意识形态,并从广告本体的角度出发,总结后现代主义广告创意的一般程序。文章的第四部分指出,消费者对后现代主义广告中的“美学特征”和“意识形态”的消费,实际上是对“品牌形象”的消费,并结合中兴百货、诚品书店等具体案例,分析后现代主义广告如何通过生产符号和意义建构品牌形象。接下来提出后现代主义广告具有有限的使用范围与无限的创意空间,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Abstract]:In a modern society with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scarce attention, how to win the attention of the target audience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all advertisers. Post-modernism advertising, with its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fits with the inner ideology of consumers, and molds the brand image that meets the aesthetic and spiritual needs of its target audience. Based on the postmodernism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umption mo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nsumers and explores the creative principles of postmodernism advertising. Revealing its unique copywriting style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as well as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its external style-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at the ideological level and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of "strangenes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tmodernism art and ideology.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 of postmodernism advertisement is clearly defined.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postmodernism advertisement "being consumed" from four levels.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three levels of advertisement being consume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consumer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umption logic in postmodernism advertisement. Finally, it starts with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m advertis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y and audience's "aesthetic demand" and "spiritual demand".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using the principle of "strangeness", explores the most important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y of postmodernism advertising, and sets out from the angle of advertising ontology. The fourth part of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onsumers' consumption of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y" in postmodernism advertising is actually the consumption of "brand image". Combined with specific cases such as ZTE Department Store and Chengpin Bookstore,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postmodernism advertising constructs brand image by producing symbols and meanings.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postmodernism advertising has limited scope of use and unlimited creative space. The prospect of its development is prospecte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1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萍;;论委婉广告语中的美学特征[J];文教资料;2013年20期

2 杨英;肖思;;浅析科技论文的美学特征[J];云梦学刊;2012年02期

3 汤琳;秦锴;;浅议宋明两代陶瓷的美学特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03期

4 陈刚;;论戏曲脸谱的美学特征与创构依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刘畅;试论苗族传统工艺的美学特征[J];美与时代;2005年06期

6 岳丽;;论广告语言的美学特征[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0期

7 苏妍;牟颖;;从美学特征看商标的翻译[J];商场现代化;2008年09期

8 姚晔;;试论农业的美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9 麻晓舞;杨杰;;论当代高温色釉泼彩装饰的兴盛原因与美学特征[J];陶瓷研究;2012年04期

10 魏爱民;;试论动漫的美学特征[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曾宪;;从地理区位与美学特征看崂山与青岛旅游开发的优势[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陆扬;;论《圣经》的崇高美学特征[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3 陈龙;;中西戏剧叙事美学特征比较[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4 邹元江;;个体意志和丑角意识——中国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的文化基因[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5 郭照宇;;蒙古族“搏克”服饰的美学特征[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杨绿;21世纪艺术发展印证新时代美学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红色电影的历史地位、美学特征和演进趋向[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贺白丹;京剧艺术有独特的美学特征[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姚铁力;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毛羽 何振虎 丁荫楠 张思涛 王兴东 刘润为 沈卫星 黄式宪;永不落幕的红色电影[N];河北日报;2011年

6 燕妮;我的社会建设观[N];东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岑佩妮;欧阳詹诗文美学特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昕;潍坊风筝的视觉形式要素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3 任晓雪;云南哈尼族和汉族自发性微笑的动态美学特征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孙若水;汉族情歌美学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5 尹璐;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系列的后现代美学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禹小芳;作为消费对象的后现代主义广告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焦晶;喜剧文学的美学特征[D];山西大学;2005年

8 尹嘉誉;辽河文化美学特征与艺术设计创新取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9 姚雪莲;从接受理论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胡恒;高概念电影的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8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658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