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感知价值的大学生网络团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4 08:11

  本文选题:网络团购 + 感知价值 ; 参考:《青岛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如今互联网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因素,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由CNNIC的数次调查结果来见证。有咨询机构调查并总结的最新情报表明,八月我国团购各平台交易总值达36.9亿元,该数据比当年七月份提升了22.02%,较前一年八月提升了74.97%。高校大学生作为特定消费者群体,一方面文化涵养和认知素质较高,另一方面充满活力和开拓进取精神,他们勇于学习和掌握那些新奇的工具及方法,而且有较强的购买欲望和一定的消费能力。中国政府专门负责网络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机构针对2013年的数据显示,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团购的参与者中,高校大学生的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无疑高校大学生是团购顾客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性力量。固然围绕顾客参与互联网团购的相关研究很多,然而基于感知价值对顾客参与互联网团购的决策因素研究相对较少。在这个研究领域内,有关于研究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参与网络团购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是有限。本文以感知价值为基础,对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团购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希望填补此漏洞,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主要使用spass17软件进行统计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高校大学生顾客群体参加互联网团购的倾向和意愿和感知利益成正相关;高校大学生消费群体参与互联网团购的倾向和意愿与感知到的风险呈负相关。本论文对顾客感知利益的划分包括价格优惠、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变量,将高校大学生的感知风险分为经济、功能、社会和服务四个方面。本文所得到的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表明,从感知利益的三个角度来看,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情感价值对其参与网络团购的倾向的作用最高,其次为价格优惠,而社会价值对高校大学生参与互联网团购的决策影响作用最小。感知风险的提高对高校大学生选择互联网为中介平台进行团购的倾向产生负面作用,高校大学生群体感知到的风险更小,他们进行互联网团购的欲望就更强烈。这就要求网络团购的平台和商家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结合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独特需求,给学生提供卖价相对优惠的商品以及更大力度的折扣。
[Abstract]:Now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affec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can be witnessed by the results of several CNNIC surveys. The latest information, whi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summarized by the advisory body, shows that the total transaction value of China's group buying platforms reached 3 billion 690 million yuan in August, and the data were 22.02% higher than that in Ju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ame year. In August, 74.97%.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promoted as specific consumer groups. On the one hand, cultural conservation and cognitive quality were high, on the other hand, they were full of vitality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They were brave to learn and master those new tools and methods, and have strong desire to buy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consump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specially negative. The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responsibility network data and analysis in 2013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group buy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platform is more than 1/4. No doub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key and key force of the group buying customer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online group purchase is limited.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ceived value, explor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group purchase. We hope to fill this loophol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ainly use spass17 software to make statistics and inquiry,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tendency and willing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ustomer group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group purchas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es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nsumer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group. The tendency and willingness of purchase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perceived risk. This paper divides customer perceived benefits into three variables: price preference, emotion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The perceived risk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vided into four aspects: economic, functional, social and service. From the three point of view, the emotional value of College Students' group has the highest role in the tendency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twork group purchase, followed by the price preference, while the social value has the least influence on the decision ma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et group purchas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tendency is that the risk of college student group is smaller, and the desire for Internet group purchase is stronger. This requires the platform and business of the online group buying to combine the unique need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college, and give the students a relatively favorable price for the sale of the goods and the greater strength. Discoun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713.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中;;驱动饭店顾客忠诚因素之分析[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年04期

2 白琳;陈圻;;顾客感知价值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7年07期

3 刘敬严;;顾客感知价值决定要因与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8年05期

4 焦丽娜;江若尘;;顾客感知价值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述评[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8年02期

5 白琳;;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09年01期

6 易磊;;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竞争优势培育[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03期

7 文智强;褚红春;;基于顾客感知价值正面比较的顾客满意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苏靖;吴泗宗;;基于感知价值的网上顾客忠诚分析[J];经济论坛;2009年18期

9 罗剑锋;;啤酒顾客感知价值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静一;;基于品牌感知价值视角的国货老品牌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保玲;沈鹏熠;孙立娜;;回报计划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顾客满意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春玲;王海忠;赵平;林冉;;不同区域驱动品牌忠诚的感知价值差异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罗永泰;李志勇;;基于模糊积分的医疗顾客感知价值综合评价[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力;刁宗广;;关系利益对饭店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刘莹爽;;我国高速铁路顾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测评方法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胡甘 编译;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管学军;用户感知价值得到关注[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李光斗;钱,无法解决品牌的所有问题[N];北京商报;2010年

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汪秀英;品牌内涵与主导文化的品牌价值观[N];证券日报;2007年

5 华 岩;营销理念主导PC变局[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质量协会会长 吴昌瑞;质量创新、用户满意与和谐社会[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宜苗;店铺形象对顾客感知价值与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钟凯;网络消费者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焦燕莉;基于感知价值的员工心理契约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涛;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维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郝俊峰;企业创新行为对顾客感知价值及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王启万;整合营销传播中顾客感知价值的形成机理及驱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白琳;顾客感知价值驱动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铁翠香;基于信任和感知价值的网络口碑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毅;互联网渠道顾客感知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艺;服务消费的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宏福;基于个性的顾客感知价值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张艳艳;品牌形象对感知价值、顾客满意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玮;基于用户特征的顾客感知价值提升策略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一涵;早教服务产品品牌形象对感知价值和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强武;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田横岛祭海节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刘洪国;O2O餐饮平台顾客感知价值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学敏;书展观众重复观展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娜娜;网购化妆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雷雯;IPTV用户体验对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黄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感知价值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01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