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争中立规则的中外发展与启示
本文选题:竞争中立 + TPP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竞争中立规则旨在保证所有企业,不基于非商业考虑的因素而享有不正当竞争优势。其调整的实际主要是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行为,该行为涉及各种非商业援助,如信贷、补贴、物资、服务,也涉及法律或规章制度的偏向、购销过程中的差别待遇等。竞争中立规则之滥觞是澳大利亚的国有企业改革,后随着全球国有企业势力日盛一日,竞争中立规则开始被越来越广泛地提及和延展。然而,国际上各主体提出的竞争中立立场却各有不同。仅国有企业界定而言,澳大利亚本国内的主张是以“商业行为”为据,而非所有权,而美国的主张是以所有权和政府影响力为据,甚至提出国有资本占20%以上的就视为国有企业。美国更是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之机,试图将自己的竞争中立立场强加于他人,然而其主张并未完全被该协定采纳。TPP最后的成型文本将界定国有企业的股本比例提高至50%。此外,TPP竞争中立章节,诸如信息披露要求,也很是严苛。竞争中立规则在中国尚处于萌芽状态,分别投射在国企分类改革、自贸区建设、竞争法中。但现实情况是,仅凭竞争法不足以规制国有企业的不正当优势,而需要另行制定配套政策。竞争中立规则虽不知何时才会真正演化为通用的国际规则,但美国版或TPP版的竞争中立规则依旧会对中国产生溢出效应。为了避免未来可能遇到的域外投资和贸易协定谈判的障碍,中国应早早确立自己的竞争中立立场。对此,中国可以通过继续在自贸区内先行试验后再行确认。这种试验包括国企分类改革,制定竞争法之外的政策性制度,逐步形成竞争中立机制等。鉴于实践的不确定性,为避免受制于人,中国还应继续保持推进区域贸易的势头,积极主导贸易协定谈判,以占先机。
[Abstract]:Competition rules are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all enterprises enjoy an unfa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without non-commercial considerations. The actual adjustment is mainly the 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ch involves various non-commercial assistance, such as credit, subsidies, goods, services, the bias of laws or regulations,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purchase and sale, and so on. The origin of the rules in competition is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Australia. With the increasing power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the rules of making rules in the competition begin to be more and more widely mentioned and extended.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parties put forward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defini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lone, claims within Australia are based on "commercial conduct" rather than ownership, while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re based on ownership and government influence. Even state-owned capital accounts for more than 20% as a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an opportunity to negotiate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trying to impose a position on others in its own competition. However, its claim was not fully adopted by the agreement.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TPP would raise the share of equ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50. In addition, the TPP competition section, such as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is also harsh. The rules of competition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in China, which are project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s and the competition law.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at competition law alone is not enough to regulate the unfair advantag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other supporting policies are needed. While it is not clear when the rules will really evolve into universal international rules, the U.S. version or TPP version will still have spillover effects on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e obstacles to the negoti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rade agreements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establish its own stand in competition early. China can confirm this by continuing to test in the Free Trade area first. Such experiments include the reform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formulation of policy systems outside competition law, and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a mechanism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etition. In view of the uncertainty of practice,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controlled by others,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momentum of promoting regional trade and actively lead the negotiation of trade agreements in order to seize the first chance.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子芹;;浅谈国有企业解困的几种方法[J];改革与开放;2000年03期
2 蒋恩尧,王鑫;西方国家管理国有企业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0年03期
3 吴雄伟;搞好国有企业的出路是改制到位[J];经济论坛;2000年01期
4 钱广传;关于降低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0年06期
5 林其清;浅谈国有企业冗员过多的弊病和对策[J];经济师;2000年06期
6 宁正义;试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J];经济师;2000年10期
7 林亦平;旧话新说:“国有企业”是企业吗?[J];现代经济探讨;2000年07期
8 张正伦;放开与搞活——发展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见解[J];经营与管理;2000年10期
9 杨华健;当前国有企业的困境及其出路[J];企业经济;2000年04期
10 傅建军;浅谈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蕙馨;;英日德法国有企业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2 卫兴华;;我国国有企业的困境和出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3 袁文平;;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4 金碚;;国有企业的终极意义[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彭华岗;;为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石涛;;三、国有企业:演化、分类及终极形态[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利艳;;振兴国有企业要加强企业家和职工队伍的塑造[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8 那志超;;关于国有企业解困的对策思考[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邓伟利;;强化银行改革 搞活国有企业[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10 卢岚;;吸收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的对策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碚 黄群慧;“新型国有企业”到底新在何处?[N];北京日报;2007年
2 祖文;我市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创建活动[N];黑河日报;2007年
3 记者 平萍邋宋华茹 聂世超;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为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国有企业提供坚强保证[N];河南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罗海山;切实落实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工作[N];中国档案报;2007年
5 杨惠;部分国有企业离任领导迎新座谈会在筑举行[N];贵州日报;2007年
6 苏文;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哈守珍;青海着力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8 记者 冯晓荣 通讯员 杨江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N];陕西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赵安金;云南:服务国有企业成效显著[N];检察日报;2009年
10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对全市国有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汇报会的重要批示[N];南昌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合作式参与:国有企业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09年
2 徐世江;渐进转轨进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3 薛文博;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氏月琴(TRAN THI NGUYET CAM);越南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叶满城;开放程度、市场竞争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D];辽宁大学;2008年
6 王献锋;农业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毋贤祥;网络环境下国有企业智能监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福成;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晓琳;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李建春;国有企业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云珠;论我国国有企业的进退问题[D];天津大学;2007年
2 金明星;韩国国有企业改革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3 伊全胜;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晓辉;西欧国有企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04年
5 宋帆帆;转型期俄罗斯国有企业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王建利;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高萌;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D];湘潭大学;2013年
8 李拥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9 阮氏庆维(Nguyen Thi Khanh Duy);论越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规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游丹;论国有企业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本文编号:2053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05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