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坦桑尼亚—肯尼亚贸易关系:对利益趋同与分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8 10:04
【摘要】:这项研究通过探索影响坦桑尼亚—肯尼亚之间利益的趋同与分歧的因素来考察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坦桑尼亚—肯尼亚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伴随着1948年至1961年东非高级专员公署(EAHC),1961年至1967年东非公共服务组织(EACSO)以及1969年至1977年东非共同体建立的初级阶段。这段历史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建设关税联盟,统一外部关税率以及单一货币的契机。除此之外,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EAC重新焕发生机。两国之间(坦桑尼亚与肯尼亚)长久的交往在东非一体化这一更广阔的框架之内已经得以开展。刚开始时,东非共同体只由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个合作伙伴国家组成,但是后来,在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相继加入后,东非共同体才扩大到了现今的六个国家的规模。自2000年东非共同体复兴以来,EAC鼓励东非国家积极参与合作并为推动东盟的一体化进程签署大量的协议。旨在建立EAC的条约在1999年11月30号被签署并在2000年7月7日生效。EAC一体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包括关税联盟的建设,跳过了优惠贸易区(PTA)和自由贸易区域(PFT)的早期阶段并且伴随着对于共同市场和财政以及最终的政治联邦的希望。关税联盟的结果是去加强市场准入和商业活动并且提高区域和共同对外政策的意识。东非一体化的框架被理想地期待能够加强伙伴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东非一体化进程正处于建设共同市场阶段。建立共同市场的目的在于促使区域人口、劳动力、服务和资本得以自由流动,进行建设与居住的权利得以自由流动与保障。因此,伙伴国家之间的理想化的关系被期待通过共同体所签订的一系列协议来引领。然而,通过对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之间关系的研究,双方关系已经强调在那些被视为引领一体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中的共识与分歧。在此基础上这项研究致力于以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为重点来探究伙伴国家在贸易关系领域利益的趋同与分歧。这是因为在所有的伙伴国家中,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之间的贸易关系已经向共同体中已取得共识的协议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这项研究致力于解读其发生的原因。这项研究所探究的问题是坦桑尼亚-肯尼亚在区域统一和随后形成的共同市场框架下之间利益的趋同与分歧。贯穿此研究的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坦桑尼亚与肯尼亚在贸易政策领域出现利益的趋同与分歧?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关系中是哪些领域出现利益趋同与分歧呢,是由于什么原因呢?这篇文章采取了案例研究的方法旨在通过对已收集资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探究坦桑尼亚与肯尼亚贸易关系之中的利益的趋同与分歧问题。深入地资料收集需要多种来源的信息,包括观察信息、采访、视听材料、文件和已发行的报道。这项案例研究将通过对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特定形势下的研究来探索双方利益的趋同与分歧。内容分析被用来分析基于此研究主题的已收集资料。这项研究研究采用托马斯·奥特利(2011)部门模型并且根据自由市场和共同市场协议去检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贸易关系。正像所认为的那样贸易政治是由行业之间的竞争所决定的。不同的行业有相应不同的收入效应,这种收入效应反过来把社会基于工业生产线的不同进行划分。不同行业由于竞争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实际的受益者是那些处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更多回报的行业的人。因此,那些从自由市场中获利的行业会对贸易自由化采取支持的态度。作为回报,这些行业的工人通过自由贸易和共同市场协议获得这样的自由流动(自由化)。部门模型解释了反对全面实施共同市场的协议的原因是由于伙伴国家在特定事务上的利益损失。研究认为贸易利益的趋同与分歧是受伙伴国家的国家利益影响的,而且在特定的行业,合作伙伴国家利益会受到损失。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研究将坦桑尼亚与肯尼亚贸易关系之间的利益的趋同与分歧作为研究的焦点。除此之外,利益存在分歧的领域应该根据共同市场的一体化框架而达成共识。根据东非共同体的建立条约第五款第二条,共同市场协议给予成员国公民、劳动力、以及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权利,以及进行建设和居留自由的权利。研究还发现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一直在商定共同市场协议(cmp)问题上有分歧。这种利益的分歧在贸易制度壁垒,取消工作许可、多边经济协议,和单独的旅游目的地签证以及劳动力自由流动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分歧可以从部门模型理论中得到解释。它解释了由于伙伴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导致双方对于已达成趋同的协议的不予执行。不过,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合作的其他一些领域,如运输和通讯、外交政策协调、联合旅游推广计划、航空协定等,都有趋同的利益,双方的经济收益解释了这些领域的利益趋同。该研究还承认内部和外部压力也是导致利益趋同与分歧的因素。伴随着合作伙伴国家之间利益的分歧的出现,人们对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利益的趋同融合而加强合作抱有更大的希望。基于这些研究发现,该研究建议伙伴国要重新评估他们达成一致和存在分歧的领域,需要在存在利益分歧的领域寻求双赢的局面,以促进双边关系和一体化进程。同样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应在那些已达成共识的领域加强合作以促进两国关系。这将是审慎的,在共同体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之前,确保已达成共识的一体化协议全面实施。这些只有当以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国家为开端的伙伴关系到达更高水平之时才可以实现。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探讨对于坦桑尼亚与贸易关系利益趋同和分歧的认识。第一章为研究的绪论和初步章节。它包括研究的背景、问题的陈述、研究的目的、调查的问题、研究的论点、意义、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探讨坦桑尼亚-肯尼亚贸易的利益趋同关系,同时突出利益的具体领域。本章确定了两国达成共识和相互合作的领域。并且试图探究两个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联合旅游推广倡议,海关联盟,运输和通信,航空服务和银行业的问题。第三章展现了坦桑尼亚-肯尼亚贸易利益分歧及他们的解释。它解释了共同市场协议在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共同市场协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坦桑尼亚与肯尼亚的利益分歧。第四章研究的是导致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贸易关系利益趋同与分歧的因素。本章着眼于造成坦桑尼亚与肯尼亚贸易关系的分歧的外部和内部压力。文章的最后提供了研究的总结、结论和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J];国际经贸探索;2002年01期

2 马军;日美贸易关系的展望[J];现代日本经济;1985年04期

3 郭伟峰;两岸贸易关系与香港中介作用[J];中国工商;1990年10期

4 彼得·库克;澳大利亚──中国贸易关系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5年01期

5 陈必录;苏美早期贸易关系述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金艺;泰德贸易关系[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4年22期

7 ;美众院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J];改革与开放;2000年06期

8 栾文莲;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38期

9 王迎新;中国与法国的贸易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38期

10 张新伟;中国与希腊的贸易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3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言洪;;中叙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其展望[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孙光圻;逄文昱;;宋代中国与东南亚的航海贸易关系[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C];2009年

3 胡朝霞;澎涛;;基于变系数面板引力模型的两岸三地贸易关系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陈银飞;;2000~2009年世界贸易关系的块模型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项卫星;白大范;;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反思与展望——兼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洪;美众院否决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法案[N];人民日报;2006年

2 黄海敏;越南欢迎美给予越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顾德伟;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记者 高雅敏;我市与五大洲37个国家建立贸易关系[N];大同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孙明月;大同市与五大洲37国建立贸易关系[N];山西经济日报;2013年

6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巴中贸易关系进入快车道[N];光明日报;2013年

7 ;中加贸易关系[N];国际商报;2002年

8 赵秋艳;美希望与中国保持稳定可信赖的贸易关系[N];国际商报;2005年

9 记者 张晓鸣;发展贸易关系应去政治化[N];文汇报;2010年

10 ;全球贸易关系日趋紧张[N];国际金融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续;毛泽东时代的中英经贸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一诺;中国和土耳其的贸易现状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卡米拉;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陆艳珍;中国与巴基斯坦货物贸易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左拉(B.Zoljargal);中蒙的贸易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Oreana Goretty Correa González;巴拿马与中国的贸易合作[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NASRULLAEV OYBEK(别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方贸易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7 Fakih Kombo Faki;坦桑尼亚—肯尼亚贸易关系:对利益趋同与分歧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8 特尼文;老中货物贸易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9 孟和;蒙中贸易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 阮氏梅;越南引进中国直接投资与越中贸易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85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385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