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美网络借贷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0:05

  本文关键词:中美网络借贷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互联网金融现在正处在发展不确定时期。互联网金融出现的伊始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规模迅速增大,向传统金融领域不断延伸。无论是在支付领域还是在融资领域,都有互联网金融活跃的身影,其中发展较快的、关注度较高的是网络借贷。它的迅速发展一方面说明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着严格管制,普惠金融不到位,另一方面说明在中国人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互联网金融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但是,作为一种新形态,它的出现也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少问题,以P2P为主的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逐渐暴露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不完善。从准入门槛、运营监管,到用户权益保护,对这方面的监管都还是不详细不明确。另外中国征信体系,尤其是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发展成熟,个人信用记录不完全,导致网络借贷没有坚实基础来为借款人作信用评价,使投资人不敢投资或面临较大风险。美国作为网络借贷的先行者,现在在这方面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在监管上严格准入、密切监管运营、保障用户权益:征信体系完备,网络借贷有依赖基础;与传统金融相辅相成。当然,网络借贷在美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出现时,也有中国类似的困境。但是,由于本身监管法律的完善,再加上陆续出台的网络借贷监管条例,现在在监管方面较中国相比已经很完善了。在征信方面,虽然在刚开始网络借贷和传统个人征信融合不高,但是随着Lending Club和Prosper等网络借贷平台自己研发的个人信用评级系统的成熟,互联网征信和传统个人征信已经融合,有效地降低了网络借贷的风险。随着与传统金融的相互竞争和发展,这一态势也逐渐稳定,两者相辅相成。因此,美国网络借贷的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本文具体分为六个部分来进行中美双方在网络借贷方面的比较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内容,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分析了网络借贷的相关概念包括类型和特点,以及网络借贷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比较了中美网络借贷的发展态势、模式、征信和监管,发现两者的差异,为下文差异分析做出铺垫;第四章对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做出实证分析,以国内某P2P平台为例,研究其借款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和国外文献提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第五章对前部分发现的中美网络借贷差异进行原因分析;第六章对发展我国网络借贷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不过,与中国网络借贷的火热态势相比,美国在这方面显得比较冷淡。一方面网络借贷已经逐渐融入传统金融,没必要过于重视;另一方面,美国金融体系完善,人们有更多的渠道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网络借贷的关注度也不高。因此,在美国没有形成像中国一样的独立形态,而是分布在各个金融领域中,各自融入。互联网在美国更多的是作为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而不是衍生出独立形态。对中国和美国在网络借贷方面的比较研究后,中国应该完善征信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方面的缺陷应迅速弥补。尤其是征信和监管的政策落实将会对网络借贷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有可能大幅度转变其发展方向。2015年7、8月份,中国当局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网络借贷实行了比以前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虽然在表面上对其发展数量会产生影响,但是会使整个行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促进网络借贷健康发展。另外,还对中外在P2P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两者在这方面相似度较高,在信用级别、利率、年龄、收入方面都产生了相同方向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对中国和美国互联网金融展开了比较全面的比较。另外用大样本数据采集进行实证分析对P2P借款成功的影响因素,并和国外相关文献提出的因素比较。本文的不足之处,由于网络借贷平台的交易数据不易获得,所以在对网络借贷市场的研究分析时,只选取了一家网络平台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所以从实证的研究结果来说,有效性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应该通过对多家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研究和对比,来找出网络借贷市场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这样的实证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网络借贷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3.36;F837.12;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相关文献综述10-13
  • 1.2.1 互联网对金融带来的影响10
  • 1.2.2 网络借贷的影响因素10-11
  • 1.2.3 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11-12
  • 1.2.4 研究述评12-13
  •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13-14
  • 2 网络借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4-23
  • 2.1 网络借贷的相关概念14-19
  • 2.1.1 互联网金融的类型14-15
  • 2.1.2 网络借贷的内涵15-16
  • 2.1.3 网络借贷兴起的背景16-17
  • 2.1.4 网络借贷的特点17-19
  • 2.2 相关理论19-23
  • 2.2.1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19
  • 2.2.2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19-23
  • 3 中美网络借贷的对比分析23-40
  • 3.1 中美网络借贷发展态势的对比23-27
  • 3.1.1 中国网络借贷的发展态势23-26
  • 3.1.2 美国网络借贷的发展态势26-27
  • 3.2 中美网络借贷运作模式的对比27-34
  • 3.2.1 P2P网络借贷27-30
  • 3.2.2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借贷30-33
  • 3.2.3 网络借贷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区别33-34
  • 3.3 中美网络借贷监管的对比34-38
  • 3.3.1 美国对网络借贷的监管34-36
  • 3.3.2 中国对网络借贷的监管36-37
  • 3.3.3 中美网络借贷监管的对比37-38
  • 3.4 小结38-40
  • 4 中美P2P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的对比40-49
  • 4.1 变量的选择40-41
  • 4.2 数据来源41-42
  • 4.3 数据统计分析42-43
  • 4.4 实证模型43-44
  • 4.5 回归结果44-46
  • 4.6 回归结果解释46-48
  • 4.7 与国外文献中的P2P网络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的对比48-49
  • 5 中美网络借贷差异的原因分析49-53
  • 5.1 政府干预49
  • 5.2 金融市场完善程度49-50
  • 5.3 征信体系不同环境50-51
  • 5.4 监管机制51-53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53-56
  • 6.1 结论53-54
  • 6.2 政策建议54-56
  • 6.2.1 充分利用网络借贷推进利率市场化54
  • 6.2.2 完善征信体系的建设54-55
  • 6.2.3 设置必要的准入标准和多层次监管55-56
  • 附录56-57
  • 参考文献57-61
  • 后记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敏;王锦;;网络借贷的发展及中国实践展望研究[J];华北金融;2011年02期

2 人民银行沧州市中支课题组;张金恒;崔晓卫;;网络借贷监管的法律思考[J];河北金融;2014年04期

3 伍兴龙;;我国网络借贷发展现状与监管路径探析[J];南方金融;2013年03期

4 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张金恒;崔晓卫;;加强网络借贷监管的法律思考[J];河北金融;2014年07期

5 胡士华;李伟毅;;异质型借贷主体、借贷交易成本与借贷匹配——基于农村中小企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6 孙英隽;苏颜芹;;微金融的发展趋势:网络借贷[J];科技与管理;2012年01期

7 夏长久;;我国网络借贷平台性质、监管及法律责任问题浅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向立力;王鑫;;证券借贷交易制度的法律分析、制度构建和风险防控[J];金融与经济;2011年11期

9 胡士华;卢满生;;信息、借贷交易成本与借贷匹配——来自农村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1年10期

10 王鹏飞;;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完善我国网络借贷监管体系[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强;海外债券借贷业务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N];金融时报;2006年

2 姚克铭;债券借贷业务的引入及其优势[N];金融时报;2006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吴庆;完善监管 发挥网络借贷“微金融”作用[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罗进 清溪;银行间债市将有望引入债券借贷交易[N];证券时报;2006年

5 房山区法院 朱乐;网络借贷 高风险的金融游戏[N];北京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胡萍;网络借贷行业的担保困局[N];金融时报;2014年

7 王宗凯;走在钢丝上的网络借贷[N];国际商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俞家骅;高金价将吸引更多黄金借贷[N];中国黄金报;2006年

9 冯光华 孔燕;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新工具:债券借贷[N];金融时报;2006年

10 本版编辑包香明 高国华 方明 娜琳;关注:债券借贷“上线”[N];金融时报;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网络借贷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55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e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