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之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20:56
【摘要】:分享经济在我国方兴未艾,网约车和短租房等共享经济的代表行业已经成为国内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是分享经济万众创新的一大新亮点,行业规模可观。共享单车不仅便利民众生活、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亦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就业问题。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性,随着共享单车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诸多问题初现端倪。首先,共享单车行业环境混乱,某些单车企业存在押金难退还的问题,有些单车企业发动恶性竞争造成大量单车破坏;其次,在行业发展初期城市管理者没有宏观控制投放数量,以致于单车泛滥阻碍了城市正常交通秩序;最后,陈旧的监管机制不利于新生事物发展,拿规制传统业态的方法规制共享单车行业有碍其创新发展。本文紧密结合当前共享单车管理的热点话题,以成都样本入手,对于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这一典型案例深入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先介绍研究背景、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基础准备工作。随后第二章通过回顾国内共享单车发展历程、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初期的混乱和目前仅仅有条的管理模式,剖析选择成都作为典型案例的三大原因。第三章对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的案例做了详细描述,从共享单车进入初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到成都市管理的主要做法、发展历程和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紧接着文章第四、五、六章通过分析成都样本,浓缩出对制度先行、“3+7+N”会商机制和社会共治三个关键因素,分别论述了每个关键因素的定义及意义、实施方案和成果。第四章中展现了成都市作为第一个出台共享单车规范性文件的城市,目前已推出升级版规范性文件,仍在持续化制度化建设中。第五章论述了会商机制的意义和优势,为城市管理带来了全新思路,匹配适应共享新业态。第六章提出成都市建立了企业、社会、公众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模式的成功之处,这样的“共治”“共享”方式在全国范围做了良好的表率作用。第七章总结了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的启示,同时在第八章也从法制建设、财政税收和安全监管方面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成都市相关制度出台、政企合作模式构建、会商机制常态化以及社会共治模式开启结束了共享单车的混乱竞争,这既是政企合作的成功典范,同时也是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尝试,值得推而广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24.6;F572.88
【图文】:

市场规模,融资规模


众生活、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亦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就业问题;随着技术发展和网络用户群体的扩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享经未艾,因其成本较小、门槛较低、需求较大、速度更快,整个行业,市场规模愈发扩大、行业覆盖领域更加宽广,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政府也逐渐提升了对其重视程度。015 年全世界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为 8100 亿美元,同年国内分享经济一万亿人民币,在全世界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占比接近 1/5。随着我经济这一主题上升到战略高度,国家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分享经济一年专门研究互联网和分享经济,从 2016 年开始每年发布《中国共度报告》[1]。通过分析 2016 年至 2018 年的三份年度报告,可以看到济市场交易额总量从 2015 年 17005 亿元,攀升至 2016 年 34520 亿03%,直至 2017 年达到 49205 亿元的新高度;融资规模从 2015 年 升到 2016 年 1710 亿元,同比增长 130%,足见市场对于分享经济的017 年融资规模达到 2160 亿元的新高度。预计到 2020 年,分享经济0 万亿元,占国内 GDP 总量的 10%以上。

占比,年度报告,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 2016-2018 年《共享经济年度报告》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参与人口,2015 年参与分享经济活动人数为 5 亿人,2016 年为 6 亿人,2017 年人,这三年保持着每年新增 1 亿人参与分享经济,且在 2017 年就已经口总数 13.9008 亿的一半以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玉梅;马园;胡允银;;共享经济活动的创新监管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5年06期

2 柳悦丰;张鑫;;中国发展分享经济的机遇与建议[J];经济论坛;2015年12期

3 刘建军;邢燕飞;;共享经济:内涵嬗变、运行机制及我国的政策选择[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5期

4 孔维臻;;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722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22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