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用户资产存放与类余额宝产品使用意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3:48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作为其主要支付方式的第三方支付产业迅速普及并发展壮大,目前第三方支付的普及程度和市场占有已相当可观,学术界也因此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一领域。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从诚信问题、安全问题、法律监管、盈利问题等方面详尽的研究了这一新型支付方式,这类产品的资金沉淀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这类软件的发展和沉淀资金池的积累也逐渐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有效吸收用户闲余资金成为这类产品的发展关键之一。对于这一新兴产业,消费者的行为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不同影响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强度也各有不同。因此,本文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研究影响第三方支付产品使用者在账户存放资金因素与类余额宝产品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已有的消费者行为路径相关成熟理论基础上,将技术接受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等理论相结合,同时加入感知风险、感知价值、相容性等理论,构建了消费者第三方支付账户资产存放意愿模型和类余额宝产品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几点假设。假设主要围绕各影响因素与消费者意愿之间的关系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之后,本研究围绕所构建模型,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中成熟的统计量表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大量发放问卷获得了真实且较为可靠的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受访者个人特征变量的调查统计,以及消费者使用意愿相关问题的李克特量表调查。然后,本研究运用SPSS 22.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收集数据样本分布情况较为合理,多样性较好,数据分析结果可靠。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问卷量表科学合理,李克特量表统计数据适合因子分析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风险对消费者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资产存放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与主观规范影响为正向,感知风险影响为负向;感知有用性、相容性、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主观规范对消费者类余额宝产品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相容性、感知价值和主观规范影响为正向,感知风险影响为负向;在消费者类余额宝产品使用意愿模型中,相容性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分别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后,为进一步探究模型中各因素的个体差异,本研究以样本的特征变量为分组变量进行了一系列T检验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同的被调查者的类余额宝产品使用意愿显著不同,此结果最可能是由各年龄段人群对此类产品的感知风险不同导致。此外,类余额宝软件使用时间越长、越频繁的人,越倾向在支付账户中存放资产并使用类余额宝产品。研究最后,本研究基于实证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对于第三方支付产品发展的个人建议,主要包括提高产品的声誉、提升产品的亲民程度、注重资金安全与细化用户市场四个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24.6;F274;F832.2
【图文】:
到个人的日常消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有。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作为金融、经济与互联网科技逐渐深入人心。第三方支付便是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的产物,新型的电子支付模式。支付最初的产生起源于淘宝网等电商平台的商品销售业务。之后是智能手机、互联网、大数据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业信便捷高效,操作简单的支付方式逐步从线上走到线下,从单纯的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就是第三方支付迈入移人所熟知的例子。瑞咨询的数据,2017 年我国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了 120.3 万.7%,较去年 381.9%的同比增速有所回落[18]。图 1-1 为 2013-20付交易规模及增长率统计图。120.3391.30%381.90%
图 2-1 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资料来源:Fishbein & Ajzen.(1975)注:未加入虚线框变量时是理性行为理论,加入后是计划行为理论目前,TPB 模型己经被学者们多次应用于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当中,研究也证明其解释力度优于 TRA[3]。(三)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Davis 于 1989 年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 Model,简称 TAM),最初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解释说明计算机普遍接受的决定因素。技术接受模型中有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用来反映一个人认为一个具体的系统对其工作帮助的程度;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用来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系统的易用程度。
本文编号:2735392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24.6;F274;F832.2
【图文】:
到个人的日常消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有。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作为金融、经济与互联网科技逐渐深入人心。第三方支付便是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的产物,新型的电子支付模式。支付最初的产生起源于淘宝网等电商平台的商品销售业务。之后是智能手机、互联网、大数据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业信便捷高效,操作简单的支付方式逐步从线上走到线下,从单纯的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就是第三方支付迈入移人所熟知的例子。瑞咨询的数据,2017 年我国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了 120.3 万.7%,较去年 381.9%的同比增速有所回落[18]。图 1-1 为 2013-20付交易规模及增长率统计图。120.3391.30%381.90%
图 2-1 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资料来源:Fishbein & Ajzen.(1975)注:未加入虚线框变量时是理性行为理论,加入后是计划行为理论目前,TPB 模型己经被学者们多次应用于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当中,研究也证明其解释力度优于 TRA[3]。(三)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Davis 于 1989 年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 Model,简称 TAM),最初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解释说明计算机普遍接受的决定因素。技术接受模型中有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用来反映一个人认为一个具体的系统对其工作帮助的程度;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用来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系统的易用程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晓平;吴敏;马小龙;;基于社交平台的移动支付对消费者网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35期
2 张艳;帅青红;王坤;;我国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风险与风险监管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04期
3 王琛;;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盈利模式及存在的风险分析——以支付宝为例[J];商业文化;2015年18期
4 乔海曙;李颖;;余额宝的鲇鱼效应、存款利率市场化及其应对[J];当代财经;2014年08期
5 朱玛;;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权属争议及法律监管——兼谈“余额宝”的创新与风险[J];西南金融;2013年12期
6 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新金融;2013年09期
7 李凯;孙旭丽;严建援;;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交换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年03期
8 任曙明;张静;赵立强;;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分类[J];商业研究;2013年03期
9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10 李文天;郎泽宇;;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模式创新——沉淀资金的公开操作[J];中国商贸;2012年3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漆正丽;网上支付的使用影响因素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5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3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