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申遗的依据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1:50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应该积极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中餐申遗”)。随着法国等国家饮食类项目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餐申遗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是目前中餐申遗工作还未取得成功,暂时落后于法国等其他国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对中餐申遗进行研究,丰富了饮食文化研究在饮食申遗研究领域的理论,并对后续中餐申遗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推动中餐申遗的顺利进行。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饮食类项目申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全面了解目前饮食类项目申遗的大环境。一方面分析其他国家饮食类项目申遗成功经验,从法国、地中海四国、墨西哥、日本等国家申遗经验中总结出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中餐申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对我国首次中餐申遗尝试的过程及其申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我国中餐申遗存在的问题,即未能充分理解饮食类项目申遗的标准、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未形成有效的中餐申遗工作机制、中餐申遗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工作做的不足、中餐申遗未提升到国家层面开展活动。其次对选择年夜饭这一申遗主体进行依据分析。一方面,对选择年夜饭这一申遗主体进行文化依据分析:年夜饭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食俗,历史悠久;是中国家庭一起制作、围坐共食节日活动;是中国人民族情感的寄托;体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质;体现中国餐桌礼仪文化。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选择年夜饭这一申遗主体进行影响要素分析:对饮食申遗主体的看法分析;对饮食类项目申遗关注度分析;文化冲击、工业化冲击分析;传承方式和习俗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中餐申遗进行对策研究。从国家层面上,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普及食育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大中餐“走出去”扶持力度,依法加强餐饮业非遗保护、保存工作管理力度;从协会层面上,确定中餐申遗的主体工作,制定周密的中餐申遗工作计划,积极开展中餐申遗相关工作;从企业层面上,为中餐申遗提供资金支持,打造中餐企业品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122;F719.3;TS971
【图文】:
范围也主要以高文化水平人群为主,并不能涉及到各个层面,宣传力度有待增强,宣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逡逑在图4-5对“中国年夜饭”申遗所持态度的调查中,91.39%的群众对“中国年饭”申遗表示“支持”,8.4%的群众表示“无所谓”,0.21%的群众表示“不支持”,且查中支持“中国年夜饭”申遗的原因主要是“包含中华民族深厚情感,具有代表性“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国家己申遗成功,餐申遗迫在眉睫”等,不支持“中国年夜饭”申遗的原因主要是“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无需申遗”、“商业行为严重”、“年夜饭不具有代表性”、“饮食申遗需要另辟蹊径”,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群众对于“中国年夜饭”申遗都是支持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对“中国年夜饭”申遗持反对态度,这反映出目前在中餐申遗方面,不论是中餐申遗体名称的确定还是中餐要不要申遗等方面仍存在着争议,中餐申遗工作需要进一步讨、研究,征集各方意见,从而解决各个难题,推动中餐申遗进展。综上所述,我国民对于中餐申遗工作整体上关注度不高,与其他国家在申遗中达到全民知晓、全民与、全民支持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到,大多数人们对中餐申遗的态是支持的,因此中餐申遗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中餐申遗进展。逡逑
.3文化冲击x工业化冲击分析逡逑如图4-6所示,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北方地区人民仍然保留着年夜饭吃饺子的习逡逑,其中每年都吃饺子的人数占比86.13%,由此可见,饺子仍是中国人欢度春节的重逡逑年节食品,在人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偶尔吃的人数及以前必吃而现在偶尔逡逑人数占比总量为7.77%,这一数字也显示出目前中国人年夜饭吃饺子的习俗随着时逡逑推移,其历史地位开始有所下降。逡逑而在图4-7对中国人吃饺子的途径分析中显示,目前中国人食用铰子主要还是通过逡逑人一起或是自己手工包饺子的方式,占比达到83%。但仍不可忽视的是,在高强度逡逑和快节奏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人尤其是上班一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逡逑水饺、半成品饺子以及现在手机外卖点餐APP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更多逡逑-23-逡逑
图4-8对饺子喜爱程度分析逡逑4.2.4传承方式和习俗分析逡逑如图4-9所示,在学会包饺子途径的调查中,73.74%的人是看家人包就会了,逡逑15.13%的人是通过亲朋教授,这说明中国人包饺子、吃饺子的传统模式还是被大部分的逡逑保留下来的,即中国人学包饺子并不是通过刻意的师傅带徒弟或是报个技能班等方式,逡逑而是从小耳濡目染,看着家里的大人们怎么做,照着样子学,慢慢就会了,可以说饺子逡逑的传承是融入到中国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而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开始通过书本介绍、电视逡逑节目、网络或其他方式学习包饺子,甚至有些人压根就不会包铰子,这种传承方式缺少逡逑了家人间情感的互动和交流,丢失了包饺子的仪式感。逡逑在图4-10关于喜欢吃饺子的原因的调查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原因分别是“从小就逡逑吃,是一种饮食习惯”,“喜欢包饺子、吃饺子的氛围”以及“口感好”,由此可见,饺逡逑子仍然发挥着其增进家庭感情、增加节日氛围的重要作用
本文编号:2774827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122;F719.3;TS971
【图文】:
范围也主要以高文化水平人群为主,并不能涉及到各个层面,宣传力度有待增强,宣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逡逑在图4-5对“中国年夜饭”申遗所持态度的调查中,91.39%的群众对“中国年饭”申遗表示“支持”,8.4%的群众表示“无所谓”,0.21%的群众表示“不支持”,且查中支持“中国年夜饭”申遗的原因主要是“包含中华民族深厚情感,具有代表性“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国家己申遗成功,餐申遗迫在眉睫”等,不支持“中国年夜饭”申遗的原因主要是“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无需申遗”、“商业行为严重”、“年夜饭不具有代表性”、“饮食申遗需要另辟蹊径”,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群众对于“中国年夜饭”申遗都是支持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对“中国年夜饭”申遗持反对态度,这反映出目前在中餐申遗方面,不论是中餐申遗体名称的确定还是中餐要不要申遗等方面仍存在着争议,中餐申遗工作需要进一步讨、研究,征集各方意见,从而解决各个难题,推动中餐申遗进展。综上所述,我国民对于中餐申遗工作整体上关注度不高,与其他国家在申遗中达到全民知晓、全民与、全民支持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到,大多数人们对中餐申遗的态是支持的,因此中餐申遗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中餐申遗进展。逡逑
.3文化冲击x工业化冲击分析逡逑如图4-6所示,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北方地区人民仍然保留着年夜饭吃饺子的习逡逑,其中每年都吃饺子的人数占比86.13%,由此可见,饺子仍是中国人欢度春节的重逡逑年节食品,在人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偶尔吃的人数及以前必吃而现在偶尔逡逑人数占比总量为7.77%,这一数字也显示出目前中国人年夜饭吃饺子的习俗随着时逡逑推移,其历史地位开始有所下降。逡逑而在图4-7对中国人吃饺子的途径分析中显示,目前中国人食用铰子主要还是通过逡逑人一起或是自己手工包饺子的方式,占比达到83%。但仍不可忽视的是,在高强度逡逑和快节奏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人尤其是上班一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逡逑水饺、半成品饺子以及现在手机外卖点餐APP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更多逡逑-23-逡逑
图4-8对饺子喜爱程度分析逡逑4.2.4传承方式和习俗分析逡逑如图4-9所示,在学会包饺子途径的调查中,73.74%的人是看家人包就会了,逡逑15.13%的人是通过亲朋教授,这说明中国人包饺子、吃饺子的传统模式还是被大部分的逡逑保留下来的,即中国人学包饺子并不是通过刻意的师傅带徒弟或是报个技能班等方式,逡逑而是从小耳濡目染,看着家里的大人们怎么做,照着样子学,慢慢就会了,可以说饺子逡逑的传承是融入到中国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而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开始通过书本介绍、电视逡逑节目、网络或其他方式学习包饺子,甚至有些人压根就不会包铰子,这种传承方式缺少逡逑了家人间情感的互动和交流,丢失了包饺子的仪式感。逡逑在图4-10关于喜欢吃饺子的原因的调查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原因分别是“从小就逡逑吃,是一种饮食习惯”,“喜欢包饺子、吃饺子的氛围”以及“口感好”,由此可见,饺逡逑子仍然发挥着其增进家庭感情、增加节日氛围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陶西;;金龙鱼与中国美食申遗的不解之缘[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年09期
2 袁亚楠;;中餐申遗急不得[J];中国报道;2015年07期
3 毛笑文;闻艳云;;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12期
4 金春梅;;日韩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4年05期
5 彭兆荣;牟军;;本体反思与本味反哺——从日本“和食”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说起[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6 张颖;;无形文化遗产的多重真实:以日本“和食”申遗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7 周鸿承;;论中国饮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问题[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年03期
8 季鸿];;谈中国烹饪的申遗问题[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敬者;中国饮食文化申遗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4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7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