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第三方支付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14:03
【摘要】:第三方支付凭借其便捷性、快速性和功能性等优点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由于我国第三方支付起步较晚,人民银行对其监管缺乏经验,所以第三方支付行业参差不齐,风险频发。扰乱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危害着消费者资金和信息安全。因此本文阐述了第三方支付风险的种类,并对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更好的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行为。本文首先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和监管现状。然后分析了第三方支付风险的种类,主要有资金信息安全风险、洗钱风险、网络技术风险、对货币体系和传统金融影响的风险。从2013年起第三方支付市场以42%的速度飞速增长,并在2018年前三季度达到157万亿元的交易额。在交易额增长背后,第三方支付市场风险也不断发生,2018年罚单总量接近140张,金额接近2.1亿元,较2017年增长7倍,常态化和大额化已经成为第三方支付市场罚单所呈现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风险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外两部分因素。外部因素有监管文件的滞后性、不完善性和位阶较低性,网络安全防范较差,社会信用体系较弱;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内控体系不完善和人为操作等原因。最后针对上述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行为和防控风险的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适当提高法律位阶,建立事前预警、过程监督和事后问询机制;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其监管机构共同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创办起银监会、人民银行和行业协会一体的监督管理体制,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加强内部管理等。多方面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行为,使得市场呈现良性状态,让第三方支付机构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24.6;F832.2
【图文】:

第三方,数据来源,趋势图


ut 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由此产生。2016 年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额为 54901.9 亿比增长率为 205.56%,而同期美国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额仅为 1120 亿美元,仅为.04%,且同比增长率仅为中国的 18.9%。由此可见无论市场总量还是发展速度都方支付在中国的发展程度。在美国,第三方支付使用仅占 7%,信用卡和支票占。98 年中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创办成功。经过几年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平逐渐全面多样。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的推动、智能手机和二维码的普及下,我国第三方支付规模迅速增长。据金融办 2013 到 2016 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一直以较高水平的速度发展,由 2013 年亿元增长至 2017 年 160.35 万亿元,2016 年到 2017 年增速有所放缓,2018 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超 157 万亿元,增速达 42%。据中国人民银行,2018 年第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 1230.14 亿笔,交易金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4.37%和 53.35%。

第三方,移动支付,互联网,交易规模


着电商和 O2O 等领域的发展,互联网支付逐渐形成规模。2013 年,第三方支近 40%。智能手机、4G 网络和二维码的普及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第三方支付市场分互联网终端转移至移动端,另一方面,消费者线下扫码支付习惯的养成在很动移动支付规模的增长。到 2017 年,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总规模达 67.8支付为 55%,占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 80%。

交易流程,第三方


第 2 章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支付的发展历程支付概述基础的买卖双方是无法保证交易正常完成的。第三方方平台,买方在卖方未发货之前将货款先付给第三方用,并通知卖家发货,在买家收货后将货款支付给卖声誉较好的非银行机构,这些机构采取与各大银行签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通于互联网支付,而是发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响;;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策[J];人民论坛;2015年21期

2 巴曙松;朱海明;;网络支付业的风险评估及监管[J];中国金融;2013年20期

3 刘建伟;;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意;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2 李晶;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防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93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93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