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14:37
【摘要】: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贸易模式,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具有知识资本密集型特点,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更加深入,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新焦点。中国想要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就要融入到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分工。美国在高技术产品领域世界领先,中国逐渐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与美国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利于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分工,因此研究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我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对更深层次地参与高技术产品国际分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运用指数测算和实证分析法对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从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两方面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均市场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技术水平差距等,产业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程度、外国直接投资等。接着利用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动态两方面测量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和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利用GHM分解法从垂直和水平两方面测量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进一步采用GHM指数对我国与美国高技术各行业产业内贸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各行业差距较大,贸易模式以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然后采用计量分析法实证分析国家特征因素和产业特征因素分别对我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以检测各种影响因素对不同贸易类型的效应。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与产业内贸易整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正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则会推动各类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层面的影响因素规模经济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整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推动作用,产品的差异程度则影响并不显著。最后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进一步提出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752.7;F757.12;F276.44
【图文】:

进出口增长率,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资料来源:本图来源于 uncomtrade 数据库图 3.1 1996-2016 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由图 3.2 可以看出,2001 年中国入世前进口平均增长率要高于出口增长率,因此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处于逆差状态,2003 年以后出口增长率比进口增长率高,中国开始转为贸易顺差,2008 年金融危机使得 2009 进出口增长率均转变为负数,出口增长率依然高于进口,依旧处于贸易顺差,2010 年世界经济复苏后,进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出口,顺差减少,近几年进出口增长率基本保持同步,但整体呈下降趋势。%

高技术产品,占比,情况,工业制成品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2016 年中国高技术五大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7.7%,占工业制成品比重为 32.5%,进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 29.7%,占工业制成品进口总额的 41.2%,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26.1%,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 27.5%。从 2007 年到 2016 年这十年间高技术产品占进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总额比重变化不大,但可以明显看出占比份额较大,和 2000 年相比均有较大提升,2000 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 17.1%,占工业制成品贸易额的 20.1%。2008 年发生金融危机,2009 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和占全部商品的比重都有所下降,2010 年有所回升,此后贸易额和占比均在波动中增长。

高技术产品,贸易额


3.3.1 中美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额分析从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额上可以看出进出口增长十分迅速,中国向美国出口增速明显大于进口增速,因此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2008 年遭遇金融危机,2009 年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差额与 2008 年相比变化不大略有下浮,中国向美国进口额则稍有增长,之后则保持高速增长。2013 年我国向美国进口增长迅速,贸易顺差有所下降。而最近两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额有所下降,一方面由于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中国的进出口市场逐渐多元化,向新兴国家及周边国家拓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政策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国家成了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向这些国家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也有所增长,还有部分原因是一些新兴国家劳动力丰富且成本比中国低廉同时具有一定的加工组装技术,中国逐渐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威;金山;;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模式的测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王恕立;向姣姣;;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9期

3 孙莹;耿心怡;;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07期

4 马鹏;秦晓敏;顾乃华;;产业内贸易和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邹宗森;原磊;薄晓东;;中国与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亚太经济;2014年01期

6 黄庆波;戴庆玲;李焱;;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1期

7 刘雪娇;;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2期

8 宋莎;温亚利;刘庆博;;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4期

9 吴燕;邓荣荣;;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9期

10 陈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793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93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