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不同商业场景的移动支付模式及运营商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09:43
【摘要】:随着移动支付技术、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4G/5G、NB-IoT等通信技术,以及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国家对这类新兴技术和产业的政策倾斜,金融支付业务,特别是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俨然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移动支付方式。但是反观电信运营商,作为国家队,在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其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缓慢,被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远远的抛在了身后。因此,基于不同的商业场景,以及预期产业互联网的到来,研究在不同商业场景下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和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模式及问题,为运营商移动支付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于运营商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移动支付的学术研究经历了好几次热潮。从研究电子支付开始,到研究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策略等;到近些年研究移动支付在医疗、教育等产业+互联网领域的融合应用和发展模式,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文献基础。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企业访谈,以商业模式理论为基础,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对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进行了多案例分析研究和模型构建分类研究。首先,分析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次,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多案例分析,分析了案例的现状,运营及盈利模式,最后得出案例研究对象取得相应成绩的成功关键要素;接着,基于六要素研究模型,研究出四种基于不同商业场景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同时,论证了四种移动支付交易结构模式的可信性;最后,提出电信运营商应该选择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基于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交易结构模式;并且提出.:运营商移动支付商业模式选择策略、目标市场差异化策略和运营及盈利模式选择策略等三种发展策略,形成了本文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24.6;F626;F832.2
【图文】:

链接结构,互联网,社交,号码


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信支付主要基于社交场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支付,支付宝则是基于电商购物逡逑台,连接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支付,运营商支付则是基于通信、连接及号码逡逑间的支付。但在万物互联时代,基于社交和电商的链式结构均不是强耦合性关逡逑,只有基于连接与号码的支付才具备强耦合性特征。正因为社交和电商关系在逡逑与物之间不可能存在,所以,基于连接和号码的运营商移动支付在5G和万物逡逑联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将迎来最大的发展机遇。逡逑

移动支付,移动通信运营商,产业网络


图1-2邋NTT邋DoCoMo移动支付业务产业网络逡逑邓庆林在日韩移动通信运营商现状分析比较这篇文章中对韩国移动支付业逡逑务的发展做了一定的研宄[15]。韩国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及其市场普及率都增长逡逑很快。Naver和Kakao等电信巨头推出的移动支付业务占有了其主要的市场份额,逡逑74%的互联网活跃用户是潜在的移动支付使用者。韩国通过将信用卡和手机绑定,逡逑以完成移动支付。逡逑(2)美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研究逡逑李胜男等在互联网支付业务商业模式的中美比较研究中,得出中美移动支付逡逑业务发展的逻辑存在根本上的区别1161。二者在移动支付账户监管与否上采取完逡逑全相反的态度,为中国移动支付强监管模式提供了借鉴。刘春芳等在移动支付发逡逑展对比:美国、新加坡、印度和中国香港研究中得出美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以科逡逑技为驱动,公司以新产品创新为手段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同时AT&T和T-Mobile逡逑等公司组成的联盟,也推出了邋NFC支付|171。逡逑(3)肯尼亚移动支付的发展研究逡逑肯尼亚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普及率达到全国总网民的70%。其国内规模逡逑

中国移动,移动支付,规模分析,中国互联网


图3-1中国移动支付发展历程逡逑(3)国内移动支付发展市场规模分析逡逑①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引领全球逡逑归功于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近几年的发展水平远超国际逡逑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处于引领地位。中国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在近逡逑5年取得了巨大的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逡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8.29逡逑亿,位居全球首位,普及率达59.6%,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逡逑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从逡逑2017年的97.5%增至98.6%,同比增长8.6%141】。另据2019年1月22日,Quest逡逑Mobile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逡逑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从2016年初的8.74亿增长到11.07亿,增长了逡逑26.7%丨42】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凌;;移动支付新竞局[J];产城;2019年06期

2 张惠;;移动支付进入产业升级新阶段[J];中国商界;2015年05期

3 吴明达;;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交通的发展研究——以移动支付为例[J];中国新通信;2019年12期

4 交控宣;;山西高速公路移动支付收入快速增长[J];支部建设;2018年32期

5 张明;张力;廖丹;;基于支付标记化技术的移动支付安全方案[J];中国新通信;2018年22期

6 王培懿;;移动支付对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12期

7 田柠;;浅析移动支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12期

8 于秀玲;;县域移动支付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方正县为例[J];时代金融;2018年32期

9 杨小霈;;浅谈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01期

10 陈秀云;;移动支付背后的隐忧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8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翔;;我国近场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确立发展分析[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皓;;SIMpass/RF-SIM/NFC及其在非接触移动支付中的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沈焕;;全球近场通信与移动支付现状及趋势研究[A];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2017)论文集[C];2017年

4 张高媛;;移动支付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机制探讨[A];《同行》2015年9月(上)[C];2015年

5 ;第三方移动支付2018年交易规模达190.5万亿 2018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4期)[C];2019年

6 虞佩旋;杨海波;;移动支付警告信息对警告效果影响的眼动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7 陈素洁;邢加圣;;浅谈移动支付模式下卷烟工商零消服务生态圈的路径构建[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8 闫鸣宇;陈楠;;移动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7 综合轨道交通体系学术沙龙论文集[C];2015年

9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120.3万亿 2017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8年第11期)[C];2018年

10 ;第三方移动支付2018上半年交易规模达98.5万亿 2018H1[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3期)[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晓彤;携手移动支付拓展传统业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6年

2 东润;内容生产是互联网付费市场的“牛鼻子”[N];人民邮电;2016年

3 本报记者 陈振江;让移动支付更安全方便[N];安阳日报;2019年

4 记者 杨捷;银联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进怒江[N];云南经济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王颖;移动支付:让民生服务全面拥抱互联网[N];青海日报;2019年

6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把握“关键词” 推进移动支付创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徐贝贝;移动支付创新驱动产业智慧升级[N];金融时报;2019年

8 李子晨;移动支付进入“生态”效应比拼期[N];国际商报;2019年

9 本报评论员 张昊;打车软件只是个“炮灰”[N];经济观察报;2014年

10 王君;i时代的商业变迁[N];经济观察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Ali Nawaz Khan;将五大人格模型与UTAUT结构联系起来以预测采用IS:移动支付验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张俊彩;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高丛;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4 李健民;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张鹏;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创新及其主要外部动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6 刘伟;移动支付消费者感知风险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文琦;移动支付系统安全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戴宏;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家乐;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王选飞;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运行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千千;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陈莞蓉;移动支付场景下协议实现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郭鹏举;基于不同商业场景的移动支付模式及运营商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4 王秋樵;移动支付技术在门诊就医流程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5 李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田舒涵;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吴芳芳;微信在留学生消费中的使用情况调查与消费文化教学探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8 闫磊;应用于移动支付的SWP接口的设计与仿真[D];辽宁大学;2018年

9 庞瑞宇;移动支付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董雨奇;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93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93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