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3:00
本世纪初,国际贸易的研究进入“新新贸易理论”阶段,研究重点由国家和行业层面进入到微观企业层面。以Melitz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企业是异质的,异质性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动态行为会引导资源由低效率企业转向高效率企业,从而提升整体经济的生产率水平。早期研究往往基于“单一产品企业”假定,即假设一家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一假定与企业生产且出口多种产品种类的现实严重不符,掩盖了企业内产品调整所蕴含的贸易利得,低估了扩展贸易边际的规模和影响。基于多产品企业假定的异质性贸易理论强调企业内产品间存在异质性,认为异质性产品进入和退出企业的动态行为(产品转换行为)将引导资源由低效率产品向高效率产品重新配置,从而对企业、行业乃至整体经济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内的产品转换行为研究是未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为基础,利用微观企业数据,试图全面系统地考察我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本文结合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和我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特征性事实,从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宏微观效应、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影响、出口产品转换行为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动因分析等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如下:第1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与背景、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2章是文献综述。对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第3章利用海关进出口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全面详细地刻画了我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特征性事实。第4章到第7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4章研究了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宏观与微观效应,宏观方面,通过将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和制造业出口贸易额在不同贸易边际上进行分解,研究了出口产品进入退出行为对贸易增长的贡献;微观方面,基于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资源重置效应”建立计量模型,使用2000~2006年制造业出口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第5章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影响,该章以2002年中国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准实验背景,运用2000~2006年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DID)来识别贸易自由化,考察了对出口产品进入和退出企业行为的影响。第6章探讨了出口持续时间对出口产品转换为的影响,该章首先通过二维折线图刻画了企业内出口产品的进入和退出行为随出口持续时间变化的特征性事实,然后构建需求学习模型,试图从国际市场需求冲击的影响方面对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变化趋势做出解释,最后构建出口持续时间与出口产品进入率和退出率的计量模型,使用2000~2006年制造业出口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第7章考察了企业进行出口产品转换的动因,首先通过二维散点图定性分析了产品新增率与淘汰率的相关关系,证实了出口产品层面的冲击确实会引起企业内资源由“冷门”出口产品向“热门”出口产品的重新配置,其次使用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企业层面和企业-产品层面影响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因素。第8章总结了全文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本文的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多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的绩效表现全面优于单一产品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转换行为在出口企业内普遍存在且频繁发生,其中多产品出口企业比单一产品出口企业更有可能进行出口产品转换,而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组合更为稳定。2.宏观层面,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与出口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相比,出口产品的进入退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更大。微观层面,企业仅淘汰出口产品的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企业同时新增淘汰出口产品的“创造性破坏”行为对企业的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贸易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具有“订单导向”特征,这种随订单被动调整出口产品的行为阻碍了企业生产率的进步,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行为反映了“市场导向”,企业调整出口产品以积极适应国外市场环境变化的行为对企业的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贸易自由化显著抑制了出口产品进入和退出企业的行为,稳定了出口产品组合。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使出口企业有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改进原有生产流程和技术,这种“学习效应”提升了现有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存活率,抑制了出口产品退出企业的行为。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使出口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效应”促使企业放弃“大而全”的出口策略,将资源向核心出口产品集中,从而抑制了新产品进入企业的行为。4.出口产品进入企业的速度随出口持续时间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证实了理论模型的预期,即“成熟”的出口企业在持续出口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学习”目的国真实市场需求,因此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表现更为稳健。出口产品退出企业的速度随出口持续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结论与理论预期相反。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的出口生存期往往较短,仅持续出口2 3年便退出市场,而企业在退出前1 2年内由于生产率迅速下降而大幅缩减出口产品范围,大量的出口产品退出抵消了产品退出率自身的下降趋势。5.产品层面,出口产品层面的外生冲击(需求或供给冲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出口企业内资源由“冷门”产品向“热门”产品的重新配置,即出口产品的转换行为。企业层面,考虑到应对市场波动与风险的能力,出口规模小的企业更有可能放弃出口产品来应对冲击;出口产品范围广、出口时间长的企业,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较强,且拥有更多的资源与经验用以调整产品,因此放弃出口产品的可能性更高。企业产品层面,相对于同一出口产品市场上的其他企业,一家企业对该产品的出口规模越小、出口时间越短,企业停止出口该产品的可能性越大。这意味着出口企业放弃出口的往往是其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学位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752.62
【部分图文】:
图 3.1 制造业行业出口新增率与出口淘汰率其次,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种类新增率和出口种类淘汰率之间存在显著正。如前段所述,出口种类新增率和出口种类淘汰率排在前五位的行业中业是重叠的,排在后五位的行业中有四个行业是重叠的,说明新增出口更活跃的行业往往也更积极地淘汰原有出口产品。图 3.1 证实了出口种和淘汰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经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 0.94。另外有行业的出口种类新增率均高于出口种类淘汰率,反映出这些行业的出围呈现扩大趋势。再次,钱学锋等(2013)从制造业行业层面研究了企业的平均出口产品范究结果显示,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纤维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均出口产品范围分别为 21.2 个、15.1 个和 11.9 个;农副食品加工业、业和医药制造业的平均出口产品范围分别为 7.8 个、10.3 个和 9.5 个。究结果,我们认为:出口产品范围越大的行业,出口产品转换往往越最后,企业间扩展边际和企业内扩展边际对出口产品种类变化的贡献依
盟自贸区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幅下调产品关税、降低贸易成本以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往来。因此,该政策将主要对与东盟国家联系的出口企业产生影响。换言之,出口到东盟以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不会受到该政策的影响。其次,由中央政府实施的自贸区建设决策应视为外生,该政策使得出口企业仿佛随机地被分配到处理组(出口到自控制组(不出口到自贸区)。2. 检验二:处理组与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出口产品进入和退出的变化相同为了使对照组成为处理组的一个有效且适当的参考系,处理组与对照开始前应当具有一致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分别计算处理组和对照组产品种类数量和淘汰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组内均值,其变化趋势如图 5.1中,图 5.1(A)反映了企业平均每年新增出口产品种类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5.1(B)反映了平均每年退出企业的出口产品种类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到,在政策实施(2003 年)以前,两组出口产品进入和退出的变化趋势。
图 6.1 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与出口持续时间图 6.1(A)揭示了出口产品进入率与出口持续时间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来看,对于上一年才刚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在其持续出口的第 2 年,出口进入率高达 51%。随着出口时间的延长,这一比例不断下降,在企业持续出第 6 年,出口产品进入率下降至 37%。另外,新进入产品的出口金额占企业出口金额的比重也随出口持续时间呈现下降趋势:企业持续出口的第 2 年,入产品的出口金额占比为 20%,这一比例在出口的第 6 年已减少至 8%。由见,企业新产品进入的速度随着出口时间的增加而趋于平稳,反映了出口产稳定性逐年增强。类似地,定义出口企业为“产品退出企业”(Dropper),如果该企业在未年(t+1)将有产品种类退出出口市场,并相应定义“产品退出率”为即将退出口产品种类数量与当期(t)全部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比值。考虑到样本区2001~2006 年,我们无法得到 2006 年以后的出口信息,从而无法定义 2006产品退出企业与产品退出率,本文得到 2001、2002、2003、2004 和 2005 年的品退出企业”分别为 10612、12238、13900、23757 和 23329 家,平均的产
本文编号:2813375
【学位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752.62
【部分图文】:
图 3.1 制造业行业出口新增率与出口淘汰率其次,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种类新增率和出口种类淘汰率之间存在显著正。如前段所述,出口种类新增率和出口种类淘汰率排在前五位的行业中业是重叠的,排在后五位的行业中有四个行业是重叠的,说明新增出口更活跃的行业往往也更积极地淘汰原有出口产品。图 3.1 证实了出口种和淘汰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经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 0.94。另外有行业的出口种类新增率均高于出口种类淘汰率,反映出这些行业的出围呈现扩大趋势。再次,钱学锋等(2013)从制造业行业层面研究了企业的平均出口产品范究结果显示,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纤维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均出口产品范围分别为 21.2 个、15.1 个和 11.9 个;农副食品加工业、业和医药制造业的平均出口产品范围分别为 7.8 个、10.3 个和 9.5 个。究结果,我们认为:出口产品范围越大的行业,出口产品转换往往越最后,企业间扩展边际和企业内扩展边际对出口产品种类变化的贡献依
盟自贸区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幅下调产品关税、降低贸易成本以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往来。因此,该政策将主要对与东盟国家联系的出口企业产生影响。换言之,出口到东盟以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不会受到该政策的影响。其次,由中央政府实施的自贸区建设决策应视为外生,该政策使得出口企业仿佛随机地被分配到处理组(出口到自控制组(不出口到自贸区)。2. 检验二:处理组与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出口产品进入和退出的变化相同为了使对照组成为处理组的一个有效且适当的参考系,处理组与对照开始前应当具有一致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分别计算处理组和对照组产品种类数量和淘汰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组内均值,其变化趋势如图 5.1中,图 5.1(A)反映了企业平均每年新增出口产品种类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5.1(B)反映了平均每年退出企业的出口产品种类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到,在政策实施(2003 年)以前,两组出口产品进入和退出的变化趋势。
图 6.1 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与出口持续时间图 6.1(A)揭示了出口产品进入率与出口持续时间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来看,对于上一年才刚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在其持续出口的第 2 年,出口进入率高达 51%。随着出口时间的延长,这一比例不断下降,在企业持续出第 6 年,出口产品进入率下降至 37%。另外,新进入产品的出口金额占企业出口金额的比重也随出口持续时间呈现下降趋势:企业持续出口的第 2 年,入产品的出口金额占比为 20%,这一比例在出口的第 6 年已减少至 8%。由见,企业新产品进入的速度随着出口时间的增加而趋于平稳,反映了出口产稳定性逐年增强。类似地,定义出口企业为“产品退出企业”(Dropper),如果该企业在未年(t+1)将有产品种类退出出口市场,并相应定义“产品退出率”为即将退出口产品种类数量与当期(t)全部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比值。考虑到样本区2001~2006 年,我们无法得到 2006 年以后的出口信息,从而无法定义 2006产品退出企业与产品退出率,本文得到 2001、2002、2003、2004 和 2005 年的品退出企业”分别为 10612、12238、13900、23757 和 23329 家,平均的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兵;李冬阳;;多产品出口企业的研究进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陈林;伍海军;;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7期
3 陈勇兵;付浪;汪婷;胡颖;;区域贸易协定与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微观数据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5年02期
4 杨汝岱;;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5 戴觅;余淼杰;Madhura Maitra;;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加工贸易的作用[J];经济学(季刊);2014年02期
6 彭国华;夏帆;;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二元边际及核心产品研究[J];世界经济;2013年02期
7 钱学锋;王胜;陈勇兵;;中国的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事实与解释[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8 陈勇兵;李燕;周世民;;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J];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9 陈勇兵;陈宇媚;周世民;;贸易成本、企业出口动态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出口企业微观数据:2000—2005[J];经济学(季刊);2012年04期
10 聂辉华;江艇;杨汝岱;;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J];世界经济;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2813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1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