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0:45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付方式和投融资渠道创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均造成前所未有压力,商业银行不再是人们眼中“躺着赚钱的金融机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曾指出,进入2018年后,中国金融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中国经济体系中积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甚至经历一定阵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严峻。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体系的深刻改变,另一方面是我国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现实需要,使得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显得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侧重分析其具体影响机制,以期为监管当局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并主要通过造成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波动、资产质量的下降和利润空间的收窄使得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高。
【学位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32.3;F724.6
【部分图文】:
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CoVaR值
29图 3-2 11 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CoVaR 值3.3 小结本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系统风险的主要特点,并利用动态 CoVaR 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度量与分析,为后文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本文编号:2828694
【学位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32.3;F724.6
【部分图文】:
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CoVaR值
29图 3-2 11 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CoVaR 值3.3 小结本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系统风险的主要特点,并利用动态 CoVaR 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度量与分析,为后文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5年10期
2 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互联网+银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财经科学;2015年07期
3 毛建林;张红伟;;基于CCA模型的我国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4 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1期
5 张晓玫;毛亚琪;;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非利息收入研究——基于LRMES方法的创新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11期
6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7 巴曙松;居姗;朱元倩;;我国银行业系统性违约风险研究——基于Systemic CCA方法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3年09期
8 杨有振;王书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分析——基于CoVaR技术的分位数估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9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10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周贵;基于静态与动态CoVaR方法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2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