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贸易变化的新特征、新挑战与新思维——兼论“一带一路”的粮食贸易战略
发布时间:2020-12-19 22:03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的持续融合,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出贸易方向单向性以及贸易地区集中化的新特征。中国对外粮食贸易也面临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粮食的金融化和能源化的新挑战。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的新特征和面临的新挑战正在持续削弱国家的粮食贸易安全,唯有增强自身粮食综合产能,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粮食贸易战略,加强海外粮食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才能保障中国的粮食贸易安全。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8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进口贸易量
图1 2009—2018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进口贸易量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量显著高于出口量。2009—2018年,四大粮食作物的进口量整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谷物及谷物粉整体的年均进口增长量约为192.51万吨。稻谷和大米、小麦、玉米及大豆的年均进口增长率则分别为83.95%、27.16%、31.21%和11.88%,而四大粮食作物的出口量则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并未呈现出一致的趋势性。特别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大豆进口增速虽然相对较低,但其进口绝对量却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进口增长量约为505.33万吨。此外,四大粮食品种进口量占进出口总量比重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中2015年的进口占比更是达到了99.47%。由此可见,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量基本体现的是粮食进口规模。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已然深度融入全球粮食贸易市场,但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了国内外粮食市场融合过程中的单向性特征。国内粮食市场存在较强的对外依赖性,这对于中国实施粮食安全战略而言是一个亟需重视和防范的风险。
下跌的国际粮价和上涨的国内粮价共同引致了高企的国内外粮价价差。在国际粮价方面: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出现了暴跌,自2008年以来,布伦特原油DTD的FOB价从133.9美元/桶下降到57.39美元/桶(2),不仅导致了以化肥和农机投入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成本的下降,而且同样引起了粮食运输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下降极大地削弱了生物质燃料的经济性,以玉米和大豆为代表的粮食作物在退出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同时增加了国际粮食市场供给量,从而阻滞了国际粮价的上涨。在国内粮价方面:一方面,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以化肥、农药、农膜和农机等为代表的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涨,国内粮价始终保持在相对高位;另一方面,国内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垄断性收储体系以及以最低收购政策为代表的粮市托底机制,直接扭曲了粮食市场价格,在造成极大财政负担的同时也抬高了国内粮价。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对国内外粮价价差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2005年中国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快速升值趋势,使得进口粮更具价格竞争优势。2013—2019年国内外粮价走势见图3所示:显然,在国内外农业生产要素成本及汇率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近几年的国内外粮价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且未有缩小的迹象,高企的国内外粮价价差极大地刺激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进口需求,使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依赖度不断增强,中国粮食贸易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J]. 王钢,钱龙.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9)
[2]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J]. 马隆龙,唐志华,汪丛伟,孙永明,吕雪峰,陈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04)
[3]逆全球化和全球粮食安全思考[J]. 樊胜根,张玉梅,陈志钢.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3)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援助的推进思路[J]. 袁晓慧. 国际经济合作. 2019(02)
[5]农业贸易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 秦天放,邢晓荣,马建蕾,柳苏芸,陈宁陆. 世界农业. 2019(03)
[6]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发展及展望[J]. 王永春,王秀东.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1)
[7]我国粮食金融化的特征、影响及对策分析[J]. 张鹏,邹家骏. 价格月刊. 2018(11)
[8]全球化与能源化双重视角下的国内粮食安全研究[J]. 高群,曾明.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1)
[9]“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重构[J]. 刘志中. 东北亚论坛. 2018(05)
[10]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前景分析——基于优势互补性与合作路径视角[J]. 王博,朱玉春. 中国流通经济. 2017(11)
本文编号:2926649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8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进口贸易量
图1 2009—2018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进口贸易量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量显著高于出口量。2009—2018年,四大粮食作物的进口量整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谷物及谷物粉整体的年均进口增长量约为192.51万吨。稻谷和大米、小麦、玉米及大豆的年均进口增长率则分别为83.95%、27.16%、31.21%和11.88%,而四大粮食作物的出口量则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并未呈现出一致的趋势性。特别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大豆进口增速虽然相对较低,但其进口绝对量却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进口增长量约为505.33万吨。此外,四大粮食品种进口量占进出口总量比重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中2015年的进口占比更是达到了99.47%。由此可见,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量基本体现的是粮食进口规模。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已然深度融入全球粮食贸易市场,但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了国内外粮食市场融合过程中的单向性特征。国内粮食市场存在较强的对外依赖性,这对于中国实施粮食安全战略而言是一个亟需重视和防范的风险。
下跌的国际粮价和上涨的国内粮价共同引致了高企的国内外粮价价差。在国际粮价方面: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出现了暴跌,自2008年以来,布伦特原油DTD的FOB价从133.9美元/桶下降到57.39美元/桶(2),不仅导致了以化肥和农机投入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成本的下降,而且同样引起了粮食运输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下降极大地削弱了生物质燃料的经济性,以玉米和大豆为代表的粮食作物在退出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同时增加了国际粮食市场供给量,从而阻滞了国际粮价的上涨。在国内粮价方面:一方面,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以化肥、农药、农膜和农机等为代表的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涨,国内粮价始终保持在相对高位;另一方面,国内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垄断性收储体系以及以最低收购政策为代表的粮市托底机制,直接扭曲了粮食市场价格,在造成极大财政负担的同时也抬高了国内粮价。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对国内外粮价价差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2005年中国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快速升值趋势,使得进口粮更具价格竞争优势。2013—2019年国内外粮价走势见图3所示:显然,在国内外农业生产要素成本及汇率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近几年的国内外粮价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且未有缩小的迹象,高企的国内外粮价价差极大地刺激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进口需求,使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依赖度不断增强,中国粮食贸易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J]. 王钢,钱龙.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9)
[2]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J]. 马隆龙,唐志华,汪丛伟,孙永明,吕雪峰,陈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04)
[3]逆全球化和全球粮食安全思考[J]. 樊胜根,张玉梅,陈志钢.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3)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援助的推进思路[J]. 袁晓慧. 国际经济合作. 2019(02)
[5]农业贸易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 秦天放,邢晓荣,马建蕾,柳苏芸,陈宁陆. 世界农业. 2019(03)
[6]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发展及展望[J]. 王永春,王秀东.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1)
[7]我国粮食金融化的特征、影响及对策分析[J]. 张鹏,邹家骏. 价格月刊. 2018(11)
[8]全球化与能源化双重视角下的国内粮食安全研究[J]. 高群,曾明.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1)
[9]“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重构[J]. 刘志中. 东北亚论坛. 2018(05)
[10]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前景分析——基于优势互补性与合作路径视角[J]. 王博,朱玉春. 中国流通经济. 2017(11)
本文编号:2926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92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