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04-26 07:18

  本文关键词: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4年5月中俄两国发布《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表明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进入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新阶段。其中,中俄双边贸易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俄贸易的加深,贸易的商品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但商品结构单一、高技术和高资本密集型商品比重偏低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成为制约中俄贸易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贸易商品结构作为反映两国经贸关系最直观的指标,其优化升级对推动中俄经贸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与升级。贸易商品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优化升级将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重大积极影响。因此,研究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对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动态发展、现状特征和优化对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首先,依据贸易发展速度与高层领导互访,将中俄双边贸易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其次,按照SITC和HS两种商品分类标准,对中俄双边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和重点阐述。并通过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对1996-2014年间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动进行量化分析。再次,基于第四章的分析对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最后提出了从贸易政策、产业结构、投资和技术四个层面着手优化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 双边贸易 商品结构 竞争性互补性贸易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5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1.1 国际背景8
  • 1.1.2 国内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9-10
  • 1.3.1 研究思路9-10
  • 1.3.2 研究方法10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0-11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1-12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2-18
  • 2.1 概念界定12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2.2.1 贸易商品结构的国外研究现状12-14
  • 2.2.2 贸易商品结构的国内研究现状14-17
  • 2.2.3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简单述评17-18
  • 3 俄罗斯激进改革后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历程18-24
  • 3.1 中俄双边贸易的短暂急速发展阶段(1992-1995年)18-19
  • 3.1.1 1992-1993年,实现中苏贸易向中俄贸易的平稳过渡18-19
  • 3.1.2 1994-1995年,着手建立新型贸易伙伴关系19
  • 3.2 中俄双边贸易的徘徊发展阶段(1996-2000年)19-20
  • 3.2.1 1996-199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持续下降19-20
  • 3.2.2 1999-2000年,中俄双边贸易回温20
  • 3.3 中俄双边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阶段(2001-2012年)20-22
  • 3.3.1 2001-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平稳增长20-22
  • 3.3.2 2009-2012年,金融危机后的恢复22
  • 3.4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的新阶段(2013年至今)22-24
  • 4 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分析24-44
  • 4.1 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宏观变化分析24-35
  • 4.1.1 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整体分析24-29
  • 4.1.2 基于海关编码(HS编码)的重点分析29-35
  • 4.2 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指数分析35-44
  • 4.2.1 中俄贸易互补性指数(TCI)35-38
  • 4.2.2 中俄伯格斯特朗指数(BI)38-39
  • 4.2.3 中俄贸易结构变动指数(LI)39-41
  • 4.2.4 中俄结构优化指数(BSCI)41-44
  • 5 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44-48
  • 5.1 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44-45
  • 5.1.1 出口商品类型集中,安全隐患突出44
  • 5.1.2 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力44
  • 5.1.3 中俄产业内贸易不活跃44-45
  • 5.2 对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影响因素分析45-48
  • 5.2.1 中俄相互投资水平45
  • 5.2.2 中俄产业结构45-47
  • 5.2.3 中国技术发展水平47-48
  • 6 优化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48-54
  • 6.1 贸易政策层面48-49
  • 6.1.1 密切战略性经贸合作伙伴关系48-49
  • 6.1.2 完善双边贸易政策49
  • 6.1.3 创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49
  • 6.2 产业结构层面49-51
  • 6.2.1 加快传统比较优势产业的改造49-50
  • 6.2.2 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50
  • 6.2.3 注重培养战略性产业50-51
  • 6.3 投资层面51-52
  • 6.3.1 基于俄罗斯角度51
  • 6.3.2 基于中国角度51-52
  • 6.4 技术层面52-54
  • 6.4.1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52
  • 6.4.2 加大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投入力度52-53
  • 6.4.3 建立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区53-54
  • 7 结束语54-56
  • 7.1 主要研究结论54-55
  • 7.2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琦;优化商品结构要多层考核[J];商场现代化;2004年07期

2 ;2003年1-10月我国对俄罗斯贸易商品结构表[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01期

3 王蓁;;竞争中如何调整商品结构?[J];连锁与特许;2006年02期

4 宗像守;;多元化药店的商品结构[J];中国药店;2011年01期

5 高桂铭;;菜场商场化与商品结构调整[J];上海蔬菜;1993年02期

6 范国瀛;菜场商场化后的商品结构调整初探[J];上海商业;1994年03期

7 王海波;商品结构的规划[J];商场现代化;1999年06期

8 李春刚;改善商品结构,提高连锁店效益[J];经济师;2003年12期

9 王蓁;;在竞争中进行商品结构调整[J];中国市场;2006年38期

10 陈兆祥;;商品结构调配促销法[J];中国市场;2008年3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卫锋;庄宗明;;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2 胡平;;商业文化的基本内涵[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3 黄江明;;国内外便利店发展现状与趋势[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会刊(1)[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才;商品结构调整不仅是引优汰劣[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2 方昕;需求调查是确立生鲜商品结构的基础[N];中国商报;2004年

3 王 蓁;小店的生存之道:优化商品结构[N];中国商报;2006年

4 陈声铜;商品结构调整从自身定位出发[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5 鹿剑波;商品结构的诊断与优化管理[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6 深圳市华美星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连锁店:你能成为胜利者吗?[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陈静阳;号脉商品结构[N];中国商报;2011年

8 任职于西安纳尔森咨询公司 穆晓宁;向商品结构要业绩[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9 王蓁;在竞争中调整商品结构[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10 一凡;病在商品结构[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露;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潘尼亚;老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3 郭文婷;区位视角下的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4 周韩英;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D];海南大学;2016年

5 陈卿;基于商品结构的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栾婷婷;中美货物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泗t$;中哈双边商品结构与贸易流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8 刘瑾;中美贸易结构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刘婵梅;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殷切;台商对大陆直接投资与两岸贸易结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28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