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23:34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为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价值链转变,从而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高技术产品在各技术领域的分布、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构成、主要贸易方式和国际主要贸易伙伴等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现状,认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猛,已经取得很大进步,竞争力在逐年提高,但是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存在一些不足,高技术产品竞争力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为衡量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水平,本文测度和评价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TC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MS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结论基本一致。通过进一步地回归分析,考察影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通过科技创新,增加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提升品牌形象和国家形象可以有效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结合以上分析,本文从企业微观视角和国家政策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基本建议。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


002-2016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以及占货物贸易比重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度数据整理

企业类型,贸易方式,加工贸易


图 2.2 高技术产品出口按企业类型分布(2002-2015 年)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 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整理2.2.4 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方式构成分布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有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其中来料加工贸易指由我国企业按照国外客户要求将其提供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必要时提供设备,加工装配后交由国外客户销售并付我方一定工缴费,国外客户提供的设备价款我方会以工缴费偿还;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指我国企业购买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加工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后再出口的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则指我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进口或者出口货物的贸易方式。图 2.3 展示了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构成。长期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比一直较高,但是从 2010 年开始,该比重逐步开始下滑。一般认为通过一般贸易出口的产品比加工贸易的产品拥有更高的自主研发水平。外资企业主要通过加工贸易在带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以及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从其贸易方式看,我国外商投

贸易方式,欧盟,高技术产品


图 2.3 高技术产品出口按贸易方式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 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整理2.2.5 我国高技术产品主要国际贸易伙伴多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由于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其最终客户也主要来自于欧盟和美国,因此,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西方欧美市场,而且市场高度集中。根据图 2.5 所列 2013-2015 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大的前 3 个国家和地区来看,2013 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香港、美国、欧盟占总出口额的比例 62.1,2014 年微降至 61.8%并在 2015 年继续保持该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质量声誉、国家软实力与企业出口利润[J]. 薛新红,王忠诚.  世界经济研究. 2016(11)
[2]异质出口倾向、学习效应与“低加成率陷阱”[J]. 刘啟仁,黄建忠.  经济研究. 2015(12)
[3]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 李婷,杨丹萍.  科技与管理. 2014(03)
[4]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 崔日明,张志明.  经济学家. 2014(02)
[5]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事实、原因与变化趋势[J]. 茅锐,张斌.  世界经济. 2013(12)
[6]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 林玮,张向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5)
[7]中国产业要在转型升级中提升国际竞争力[J]. 金碚.  企业文明. 2013(02)
[8]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 戴觅,余淼杰.  经济学(季刊). 2012(01)
[9]基于多元回归的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研究[J]. 孙莹,陈昊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9)
[10]新新贸易理论综述、发展与启示[J]. 王海军.  经济问题探索. 2009(12)

博士论文
[1]基于跨国公司集聚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赵果庆.南开大学 2006
[2]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 张金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301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301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