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其集聚效应:基于空间异质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13 04:59
  利用1990—2016年时间序列和2004—2015年面板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增长和空间集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对以往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服务业增长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二者分别来源于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从集聚影响因素来看,消费性服务业集聚主要取决于人口和市场消费的规模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则与产业间关联以及与要素结构的匹配性紧密相关。新时代中国发展服务业应立足于推动要素集聚以加大区域性消费市场的经济规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与本地工业体系的产业关联性,进而提升各地经济水平。 

【文章来源】:改革.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其集聚效应:基于空间异质性的视角


服务业增长与集聚的关系(1978—2014年)

服务业,情况,居民消费水平,比重


从影响因素来看,居民消费水平直接影响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而城镇化进程则进一步加快了服务业空间集聚。本文利用1980—2015年中国经济数据研究了服务业比重、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业产值比重与人均GDP正相关程度较高,而从不同地区来看,地区经济总量增长与服务业比重负相关,其中服务业对工业占比负相关程度更大,这表明2015年之前工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较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更大。居民消费水平与地区服务业产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同时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从城镇化率来看,以城镇人口比重来界定城镇化率,2015年中国291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率与服务业经济比重正相关程度也较高(4)。(二)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典型事实

服务业,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相关性


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本文利用Moran’s I指数分析了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 I值可表示产业空间总体相关性,局域Moran’s I值(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简称LISA值)可表示具体产业空间集聚差异(1)。全局Moran’s I的值如表2(下页)所示。由表2可知,中国服务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消费性服务业、公共基础性服务业空间相关性最为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相关性不高,这也进一步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呈现集聚发展,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基础性服务业的空间均衡性较高。LISA局部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高—高(HH)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低—低(LL)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消费性服务业中高—高(HH)集中在海南和云南玉溪,低—低(LL)集聚比较分散;公共基础性服务业高—高(HH)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较低的地区,如石嘴山、永州、昭通等地,而低—低(LL)集聚显著性较高的地区经济都较发达,这进一步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基础性服务业空间均衡性较高。从影响服务业集聚的因素来看,2004—2015年中国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市场化程度呈弱反比关系,即市场化程度越高,服务业集聚程度越低,这与工业集聚的现实情况不同。从不同类型服务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消费性服务业的正相关显著程度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基础性服务业集聚与市场化程度成反比,这与公共基础性服务业多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有关,如教育、社会管理等基础性服务业,限于篇幅,这部分图表未列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务业结构升级能够推动产业发展吗?——基于有效结构变化指数(ESC)的实证分析[J]. 张建华,郑冯忆.  改革. 2020(01)
[2]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J]. 魏后凯,王颂吉.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1)
[3]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中部地区为例[J]. 杨朝继.  改革. 2018(06)
[4]服务业发展与“结构性减速”辨析——兼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J]. 张月友,董启昌,倪敏.  经济学动态. 2018(02)
[5]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J]. 刘奕,夏杰长,李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6]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吗?——基于行业、地区和城市异质性视角的分析[J]. 于斌斌.  南开经济研究. 2017(02)
[7]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地区劳动生产率吗?[J]. 惠炜,韩先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10)
[8]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研究[J]. 刘军,杨浩昌,张三峰.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5)
[9]服务业能长期促进中国就业增长吗[J]. 丁守海,陈秀兰,许珊.  财贸经济. 2014(08)
[1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析[J]. 盛龙,陆根尧.  南开经济研究. 2013(05)



本文编号:3339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339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