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性消费的食物浪费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婚宴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9 07:25
事件性消费是中国特色的饮食消费方式,其中的食物浪费问题尤为突出。论文基于2015年餐饮业食物浪费调研,开展北京、上海、成都、拉萨食物浪费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件性消费的人均食物浪费量[95.43 g/(人·餐)]大于非事件性消费[59.28 g/(人·餐)];事件性消费的食物浪费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其中成都浪费量最高,为101.20 g/(人·餐);不同类型的事件性消费的食物浪费量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朋友聚会的食物浪费量最高,为103.61 g/(人·餐)。论文选取典型事件性消费——婚宴为案例开展研究,以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北京的婚宴调研一手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婚礼婚宴和答谢宴的食物浪费量分别为295.32 g/人和144.27 g/人,远大于一般事件性消费(商务/公务餐、家庭聚餐、朋友聚餐);从结构上看,婚宴的肉类和水产品类浪费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事件性消费,分别占总浪费量的22.05%和20.96%,一般事件性消费肉类和水产品浪费量仅占总浪费量的15.93%和8.57%。婚宴食物浪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域因素、经济收入、面子、打包等,未来应该从国家、社会、行业和...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事件性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1.1 事件性消费的概念
1.2 事件性消费的特点
1.3 事件性消费研究的意义
2 数据与方法
2.1 事件性消费数据
2.2 典型事件性消费:婚宴数据
2.2.1 婚宴数据来源
2.2.2 婚宴浪费总量计算
3 结果分析
3.1 事件性消费整体情况
3.2 典型事件性消费:婚宴
3.2.1 北京市婚宴食物浪费量
3.2.2 北京市婚宴食物浪费结构
4 婚宴食物浪费的影响因素
4.1 经济收入
4.2 面子
4.3 打包
4.4 区域因素
5 减少婚宴食物浪费的路径
5.1 国家层面:立法约束,监督保障
5.2 社会层面:塑造节约氛围,引导主流价值观
5.3 行业层面:标准引领,示范先行
5.4 消费者层面:营养导向,适度消费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文化背景下当代民族地区婚俗演化及变迁[J]. 杨怡斐. 现代交际. 2020(02)
[2]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曹志宏,郝晋珉,邢红萍.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1)
[3]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与营养干预策略发展[J]. 王志宏,孙静,王惠君,刘爱玲,张兵,丁钢强. 营养学报. 2019(05)
[4]食物系统认知进展及其地理学研究范式探讨[J]. 郭华,王灵恩,马恩朴.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7)
[5]中国城镇家庭结婚消费演变研究:1980-2010年代[J]. 符国群,李杨,费显政. 消费经济. 2019(03)
[6]消费端食物浪费:影响与行动[J]. 张盼盼,白军飞,刘晓洁,成升魁.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2)
[7]信息干预是否影响食物浪费?——基于餐饮业随机干预试验[J]. 张盼盼,白军飞,成升魁,刘晓洁.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8)
[8]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王灵恩,侯鹏,刘晓洁,成升魁. 资源科学. 2018(08)
[9]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研究[J]. 张盼盼,王灵恩,白军飞,刘晓洁,成升魁,符绍鹏. 资源科学. 2018(06)
[10]笔谈:食物浪费[J]. 成升魁,白军飞,金钟浩,王东阳,刘刚,高思,包景岭,李晓婷,李燃,蒋南青,鄢文静,张世钢.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4)
硕士论文
[1]建国以来中国婚礼婚俗样式演变之社会根源研究[D]. 潘立宁.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3
[2]事件性前瞻记忆中的启动效应[D]. 赵利群.浙江师范大学 2012
[3]饮食社交中的人情关系和权力交换[D]. 吴爽.吉林大学 2011
[4]从基本需求到社会互动:对中国饭局现象的研究[D]. 裴斐.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64229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事件性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1.1 事件性消费的概念
1.2 事件性消费的特点
1.3 事件性消费研究的意义
2 数据与方法
2.1 事件性消费数据
2.2 典型事件性消费:婚宴数据
2.2.1 婚宴数据来源
2.2.2 婚宴浪费总量计算
3 结果分析
3.1 事件性消费整体情况
3.2 典型事件性消费:婚宴
3.2.1 北京市婚宴食物浪费量
3.2.2 北京市婚宴食物浪费结构
4 婚宴食物浪费的影响因素
4.1 经济收入
4.2 面子
4.3 打包
4.4 区域因素
5 减少婚宴食物浪费的路径
5.1 国家层面:立法约束,监督保障
5.2 社会层面:塑造节约氛围,引导主流价值观
5.3 行业层面:标准引领,示范先行
5.4 消费者层面:营养导向,适度消费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文化背景下当代民族地区婚俗演化及变迁[J]. 杨怡斐. 现代交际. 2020(02)
[2]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曹志宏,郝晋珉,邢红萍.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1)
[3]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与营养干预策略发展[J]. 王志宏,孙静,王惠君,刘爱玲,张兵,丁钢强. 营养学报. 2019(05)
[4]食物系统认知进展及其地理学研究范式探讨[J]. 郭华,王灵恩,马恩朴.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7)
[5]中国城镇家庭结婚消费演变研究:1980-2010年代[J]. 符国群,李杨,费显政. 消费经济. 2019(03)
[6]消费端食物浪费:影响与行动[J]. 张盼盼,白军飞,刘晓洁,成升魁.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2)
[7]信息干预是否影响食物浪费?——基于餐饮业随机干预试验[J]. 张盼盼,白军飞,成升魁,刘晓洁.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8)
[8]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王灵恩,侯鹏,刘晓洁,成升魁. 资源科学. 2018(08)
[9]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研究[J]. 张盼盼,王灵恩,白军飞,刘晓洁,成升魁,符绍鹏. 资源科学. 2018(06)
[10]笔谈:食物浪费[J]. 成升魁,白军飞,金钟浩,王东阳,刘刚,高思,包景岭,李晓婷,李燃,蒋南青,鄢文静,张世钢.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4)
硕士论文
[1]建国以来中国婚礼婚俗样式演变之社会根源研究[D]. 潘立宁.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3
[2]事件性前瞻记忆中的启动效应[D]. 赵利群.浙江师范大学 2012
[3]饮食社交中的人情关系和权力交换[D]. 吴爽.吉林大学 2011
[4]从基本需求到社会互动:对中国饭局现象的研究[D]. 裴斐.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64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46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