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消费空间中的情绪产生与作用机制——基于南京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06:05
本研究引入消费者行为学的"认知—情绪—行为"模型,并加入空间要素建立整体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消费空间中影响消费者情绪产生的因素以及情绪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作用。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产生主要受到个人价值观的鲜明度、消费场所物质环境的宜人度和消费场所中社会交往的深度影响;消极情绪的产生主要受到个体经济地位和个人价值观的鲜明度影响;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均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会导致较高生活满意度的产生。本研究从情绪的角度阐释消费空间和人的关系,是从微观尺度上对情绪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同时也为城市消费空间研究与规划提供了人本主义的新视角。
【文章来源】:人文地理. 2020,3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概念模型
消费者的个人经济地位与消极情绪的产生呈现负相关关系(标准化系数为-0.081),但是对积极情绪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者的个人经济地位越高,他们在消费时越不容易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反之经济地位较低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社会经济结构上的不平等会导致个人情绪的不平等[17]。经济地位较高者在消费时具有的选择性更多且更愿意承担风险,不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变化,也不会感受到过于强烈的消极情绪;而经济地位较低者在选择消费的商品、场所和服务时受价格限制较多,更关注经济差距带来的消费不平等并产生抵触心理,容易唤起慢性的焦虑、悲伤、失望等消极情绪。但是,收入的高低与消费者感知到的积极情绪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一方面是因为无论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一旦购买的商品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预期甚至产生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感受,他们的积极情绪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从上学到现在工作,收入增加了肯定会买贵的东西,但是当时买不起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觉。一件衣服一两百块钱,买完以后也挺高兴的,特别是还有同学会来问我衣服在哪买的,那个时候就觉得很值得,更开心了”(A1)。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个人的经济地位与积极情绪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这也与“Easterlin悖论”提出的观点相一致[40]。低收入者随着收入的增加会提升其自身的快乐感和幸福感,然而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对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影响就会降低,此时收入与快乐、幸福等积极体验之间呈现出倒U形关系[41]。因此,在本研究中经济地位的高低与积极情绪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消费者个人价值观的鲜明程度与积极情绪的产生呈现正相关关系(标准化系数为0.266),与消极情绪的产生呈现负相关关系(标准化系数为-0.114)。消费的最终目标是符合并体现其价值观,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不同,其重视的消费体验与结果就会有所不同[42]。而情绪是对消费经历的表达与评价,个人价值观越鲜明,消费结果越符合自我心理需求,越容易产生高兴、愉悦的积极情绪。本研究中,无论是认同独立享受、务实理性还是尊重传统都代表个人明确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促使产生的积极情绪更强烈。“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偏理性的。买东西的时候更看重需求性,会做过攻略再考虑买不买。买到的东西不管好不好用都挺开心的,只要这个东西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哪怕它不好用,我觉得可以承受这个损失,就不会觉得不高兴”——(A2)。在应对负面消费经历时,具有鲜明价值观的人对结果的接受能力更强,计划内的消费尽管没有达到预期也不会因此产生过于强烈的消极情绪。相反,对价值观的模糊认知使得消费时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更容易激发消极情绪的产生。“我觉得自己没什么消费观,平常逛街买东西就是看上什么买什么。有时候超出收入水平但是又很喜欢也会直接买,买回来只用过一次,就觉得这么贵太亏了,就会很后悔”——(A1)。
基于对“认知—情绪—行为”理论的分析,情绪在消费者和消费空间的互相建构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图3)。情绪的产生基于消费者经济地位、价值取向等个体因素和消费空间的物质环境、社会交往等空间因素的共同影响。从“认知”角度出发,情绪是消费者属性与消费空间特征之间社会形象匹配程度的直接表达。消费者在对消费空间认知时会将自身的身份、地位、价值取向等个体因素与消费空间表现出的形象进行匹配,积极或消极情绪都是这种匹配结果的反应。同时,在个体化的过程中不同的情绪又识别出了空间的正负属性使空间具有了不同的主观意义。从“行为”角度出发,消费空间通过情绪的反应决定与引导了不同属性消费者的行为表现。消费空间的物质环境、空间内的社会交往等空间因素作用于情绪使情绪产生内在的变化,这种内在的转变又通过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空间中延伸和表达。其中,生活满意度是消费空间中其他选择、回购、推荐等行为的基础,情绪作为消费者行为选择的内在动力,在日常生活领域扩散表现出对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提升。因此,消费者通过情绪表达了对消费空间的认知,而情绪又引导了消费空间中消费者行为的选择,情绪在消费者与消费空间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价值观研究——量表开发与比较[J]. 潘煜,高丽,张星,万岩. 管理世界. 2014(04)
[2]收入、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 张学志,才国伟. 管理世界. 2011(09)
[3]服务提供者交际活动与顾客忠诚:消费情绪的中介作用[J]. 李永鑫,许绍康,谭文娟. 心理科学. 2009(02)
[4]我国顾客消费情感分类的初步研究[J]. 何云,张秀娟. 消费经济. 2006(04)
[5]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 邢占军. 心理科学. 2002(03)
硕士论文
[1]居民情绪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及规划应用初探[D]. 陈映雪.南京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5387
【文章来源】:人文地理. 2020,3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概念模型
消费者的个人经济地位与消极情绪的产生呈现负相关关系(标准化系数为-0.081),但是对积极情绪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者的个人经济地位越高,他们在消费时越不容易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反之经济地位较低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社会经济结构上的不平等会导致个人情绪的不平等[17]。经济地位较高者在消费时具有的选择性更多且更愿意承担风险,不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变化,也不会感受到过于强烈的消极情绪;而经济地位较低者在选择消费的商品、场所和服务时受价格限制较多,更关注经济差距带来的消费不平等并产生抵触心理,容易唤起慢性的焦虑、悲伤、失望等消极情绪。但是,收入的高低与消费者感知到的积极情绪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一方面是因为无论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一旦购买的商品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预期甚至产生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感受,他们的积极情绪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从上学到现在工作,收入增加了肯定会买贵的东西,但是当时买不起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觉。一件衣服一两百块钱,买完以后也挺高兴的,特别是还有同学会来问我衣服在哪买的,那个时候就觉得很值得,更开心了”(A1)。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个人的经济地位与积极情绪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这也与“Easterlin悖论”提出的观点相一致[40]。低收入者随着收入的增加会提升其自身的快乐感和幸福感,然而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对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影响就会降低,此时收入与快乐、幸福等积极体验之间呈现出倒U形关系[41]。因此,在本研究中经济地位的高低与积极情绪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消费者个人价值观的鲜明程度与积极情绪的产生呈现正相关关系(标准化系数为0.266),与消极情绪的产生呈现负相关关系(标准化系数为-0.114)。消费的最终目标是符合并体现其价值观,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不同,其重视的消费体验与结果就会有所不同[42]。而情绪是对消费经历的表达与评价,个人价值观越鲜明,消费结果越符合自我心理需求,越容易产生高兴、愉悦的积极情绪。本研究中,无论是认同独立享受、务实理性还是尊重传统都代表个人明确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促使产生的积极情绪更强烈。“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偏理性的。买东西的时候更看重需求性,会做过攻略再考虑买不买。买到的东西不管好不好用都挺开心的,只要这个东西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哪怕它不好用,我觉得可以承受这个损失,就不会觉得不高兴”——(A2)。在应对负面消费经历时,具有鲜明价值观的人对结果的接受能力更强,计划内的消费尽管没有达到预期也不会因此产生过于强烈的消极情绪。相反,对价值观的模糊认知使得消费时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更容易激发消极情绪的产生。“我觉得自己没什么消费观,平常逛街买东西就是看上什么买什么。有时候超出收入水平但是又很喜欢也会直接买,买回来只用过一次,就觉得这么贵太亏了,就会很后悔”——(A1)。
基于对“认知—情绪—行为”理论的分析,情绪在消费者和消费空间的互相建构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图3)。情绪的产生基于消费者经济地位、价值取向等个体因素和消费空间的物质环境、社会交往等空间因素的共同影响。从“认知”角度出发,情绪是消费者属性与消费空间特征之间社会形象匹配程度的直接表达。消费者在对消费空间认知时会将自身的身份、地位、价值取向等个体因素与消费空间表现出的形象进行匹配,积极或消极情绪都是这种匹配结果的反应。同时,在个体化的过程中不同的情绪又识别出了空间的正负属性使空间具有了不同的主观意义。从“行为”角度出发,消费空间通过情绪的反应决定与引导了不同属性消费者的行为表现。消费空间的物质环境、空间内的社会交往等空间因素作用于情绪使情绪产生内在的变化,这种内在的转变又通过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空间中延伸和表达。其中,生活满意度是消费空间中其他选择、回购、推荐等行为的基础,情绪作为消费者行为选择的内在动力,在日常生活领域扩散表现出对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提升。因此,消费者通过情绪表达了对消费空间的认知,而情绪又引导了消费空间中消费者行为的选择,情绪在消费者与消费空间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价值观研究——量表开发与比较[J]. 潘煜,高丽,张星,万岩. 管理世界. 2014(04)
[2]收入、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 张学志,才国伟. 管理世界. 2011(09)
[3]服务提供者交际活动与顾客忠诚:消费情绪的中介作用[J]. 李永鑫,许绍康,谭文娟. 心理科学. 2009(02)
[4]我国顾客消费情感分类的初步研究[J]. 何云,张秀娟. 消费经济. 2006(04)
[5]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 邢占军. 心理科学. 2002(03)
硕士论文
[1]居民情绪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及规划应用初探[D]. 陈映雪.南京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5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515387.html